
(1).凜烈的寒氣。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勁氣侵襟袖,簞瓠謝屢設。”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凜勁氣於叢楹,起凄風於洞穴。” 宋 蘇轍 《王君贶生日》詩:“純陰十月晚,勁氣肅群驕。”
(2).謂剛強正直的氣概。 唐 韓愈 《上襄陽于相公書》:“正聲諧《韶》《濩》,勁氣沮金石。”《明史·楊俊民傳》:“ 廷 守 蘇州 時,人比之 趙清獻 。直節勁氣,始終無改。” 清 管同 《與友人論文書》:“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進,然終孱弱無勁氣,未得為佳。”
方言。勁頭,勇氣。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一章:“他們認為 ********* 在南路吃了三回敗仗,就是還有些勁氣,也不準再敢冒失進攻上來。”
“勁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凜烈的寒氣
指寒冷刺骨的氣流。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如晉代陶潛《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勁氣侵襟袖,簞瓠謝屢設。”唐代王勃也曾在《九成宮頌》中寫道:“凜勁氣於叢楹,起凄風於洞穴。”
剛強正直的氣概
形容人剛毅、正直的精神狀态。例如唐代韓愈《上襄陽于相公書》中提到:“正聲諧《韶》《濩》,勁氣沮金石。”明代史料《楊俊民傳》也記載:“直節勁氣,始終無改。”
方言中的“勁頭、勇氣”
在部分方言中,可表示做事的沖勁或勇氣,如“幹活兒起勁兒”。
“勁氣”的構成中,“勁”指力量或精神(如“費勁”“幹勁”),“氣”則與狀态相關,二者結合強化了力量感或精神特質。需注意語境區分其具體含義,避免與“精氣”“氣勢”等近義詞混淆。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勁氣,一個常用的詞彙,意思指的是充滿力量、活力與韌性的氣質。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狀态或事物的特征。
按照部首拆分,勁氣由「力」和「氣」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力」是表示力量、努力的意思,「氣」是指氣息、精神的意思。
根據筆畫數來計算,「勁」字由7個筆畫構成,「氣」字由4個筆畫構成。
《勁氣》一詞源自古代漢字,繁體字為「勁氣」。在古時候,勁字的寫法為「勁」,氣字的寫法為「氣」。
以下是一些與勁氣相關的例句:
與勁氣相關的組詞有:勁力、氣勁、剛勁等。
與勁氣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活力、精神、朝氣蓬勃等。
與勁氣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無力、懶散、消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