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衣襟一樣屏蔽于前。比喻地勢重要。 宋 秦觀 《安都策》:“夫 長安 之地,左 殽 函 ,右 隴 蜀 ,襟屏 終南 、 太華 之山,縈帶 涇 渭 洪 河 之水,地方數千裡,皆膏腴沃野。”
“襟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jīn pí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像衣襟一樣遮擋在前方的事物,常用于比喻地勢險要或地理位置的關鍵性。
地理意義
形容某地如衣襟般形成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軍事或戰略價值。例如宋代秦觀在《安都策》中描述長安地形時提到:“襟屏終南、太華之山”,指終南山和華山如同衣襟般護衛長安。
構詞解析
部分網頁提到“襟屏”可指“人的胸襟”(如),但這一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地理比喻含義為主。
《襟屏》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衣襟敞開的樣子,類似于擋布或擋襟的簾子,通常用于描述舉止有些不整潔或不合適的情況。
《襟屏》的部首分别是“衣”和“廣”,部首“衣”指與衣服相關的事物,而部首“廣”指寬闊、寬廣的意思。
《襟屏》一共有14個筆畫,其中“襟”部分有10個筆畫,“屏”部分有4個筆畫。
《襟屏》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中的描述。繁體字為「襟屛」。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襟屏》為例,古代的寫法為「襟屛」。這兩個字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他衣襟散亂,整個人給人一種襟屏的感覺。
組詞:襟裾(形容衣襟的下擺)、屏風(一種遮擋的家具)。
近義詞:衣襟敞開、衣着不整。
反義詞:衣襟整潔、穿衣得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