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揚和稱譽。 清 黃宗羲 《靳熊封遊黃山詩文序》:“詞情俱美,注目抽心,晶照巖壑,不特為士林之矜奬,山川亦與之酬答矣。”
矜奬(jīn jiǎ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誇耀并自以為是”,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用法示例三個方面詳細說明:
誇耀自滿
指因某方面優勢而自我炫耀,并因此産生驕傲情緒。
例:矜奬其能,實露淺薄之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23頁)
自負與标榜
強調對自身能力或成就的過度肯定,常含批評意味。
例: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各以所長相矜奬。
來源: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文章篇》(中華書局1993年版)
矜(jīn):
本義為“矛柄”,引申為“自誇”“自負”。
《說文解字》:“矜,矛柄也……段注:凡矜持、矜誇字皆此義之引申。”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02頁)
奬(jiǎng):
原意為“勸勉”“稱贊”,後衍生出“誇耀”義。
《玉篇》:“奬,助也,勸也。”
來源:顧野王《玉篇》(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卷廿九)
古典文獻用例
(描述袁紹虛張聲勢、假托皇命的行為)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點校本)
現代適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性語境,指代浮誇、不謙遜的态度:
例:學術研究忌矜奬己見,當以實證為基。
注:現代漢語中,“矜奬”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史研究或書面批評語體,日常交流建議選用“自誇”“炫耀”等更通俗的表達。
“矜奬”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用法分析:
褒義用法
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黃宗羲文獻)解釋為“贊揚和稱譽”,常用于表達對他人才能或成就的認可。例如清代黃宗羲評價靳熊封的詩文時提到:“士林之矜奬,山川亦與之酬答”()。
貶義争議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認為該詞有“過度誇耀自己、自視過高”的負面含義,強調“矜”字可引申為自誇,“奬”為表揚,組合後可能隱含傲慢之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
白首無成綳冬抃悅愎過閟氣博大精深晨秦暮楚從天而下大頭菜雕刻玓瓅诋訟多幸反證鋒角扶光扶整構緻海盟山呪行步如飛漢日天種慌慌促促蕙畹昏邁焦焦積恩景福祭獻機詐菊醑舉衆肋膜勒令立睖裡閻凝厲憑心鋪敍潛存錢謙益啟告慶生清運區處癯惙三五月商販紗罩蛇迹施散守障蜀國弦瞬息之間疏食飲水樹頭筍簴頭行外營忘八旦縣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