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年的意思、紀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年的解釋

(1) [a way of numbering the years]∶記年代的方法,如用幹支紀年,用皇帝年號紀年或用公元紀年等

(2) [chronological record of events]∶按照年月先後排列史實的一種史書體裁

《竹書紀年》

詳細解釋

(1).記年歲。《左傳·襄公三十年》:“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2).記年代。我國過去用幹支紀年,從 漢武帝 到 清 末又兼用皇帝的年號紀年;公曆紀年則用假定的 耶稣 生年為第一年。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 建中 初,天子始紀年更元。”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 日本 紀年,有謂專以 寬永 為號,故錢文如此。”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曆史上有确切紀年的開始。”

(3).我國史書體裁之一。以年月為序排列史實。如《竹書紀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紀年是漢語中記錄年份的方法體系,也是曆史記載的核心時間框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釋義包含兩層含義:

  1. 動詞用法:指以特定方式記錄年代,如“采用公元紀年”。
  2. 名詞用法:指曆史記載中使用的年份序列,如“這部史書以朝代更疊為紀年”。

具體紀年方式包括:

  1. 帝王年號紀年:中國古代以皇帝即位年號标記年份(如“乾隆十年”),體現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時間秩序。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
  2. 幹支紀年:用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循環組合(如“甲子年”),周而複始60年為一周期,兼具天文曆法與哲學意義。來源:中華書局《中國曆史紀年表》中華書局工具書介紹
  3. 公元紀年:國際通用的西曆體系,以耶稣誕生為元年,中國自1949年正式采用。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年號與幹支并用:如《資治通鑒》中“建安元年,歲在丙子”,雙重标記增強時間準确性。

文化意義:紀年體系承載曆史連續性,是研究文獻斷代、社會變遷的關鍵依據。曆代正史均以紀年構建叙事脈絡,如《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确立編年範式。

引用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萬國鼎. 《中國曆史紀年表》. 中華書局.
  3.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紀年”是一個多義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記錄年代的方法

  1. 定義
    紀年指為年代命名或編號的方式,用于标記曆史時間。我國古代主要使用幹支紀年(如甲子、乙丑)和帝王年號紀年(如“建元”“貞觀”),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年號紀年與幹支紀年并行,直至清末。現代國際通用的公元紀年則以傳說中耶稣的誕生年為元年(公元前1年之後為公元1年)。

  2. 曆史背景

    • 中國最早的明确紀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 幹支紀年法沿用至今,如2023年為“癸卯年”。

二、作為史書體裁

指按時間順序編排曆史事件的編年體史書形式。例如《竹書紀年》以年月為綱記錄史實,是早期紀年體史書的代表。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紀年方式演變或史書案例,可參考曆史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碑拓逼冷昺煥愊實駁堯不存不濟赤白白打谷場調口滌暢繁錯風雨晦冥福字履遘會挂彩郭嘉鍋貼颢颢河東性匠成儉節交加郊境伽子借花獻佛景功救燎助薪箕引裘隨可碜刳松癞蜍練冠了不得鐐竈鸬鹚碌碌終身冒頂曩葉南徐凝樸匹裂評頭論腳牆頭草倩女離魂齊奮扇蓋聖旨收刀檢卦碩慮四背體律停産文衣無任徒烏頭網五位缾兀兀陶陶香露消繳新豐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