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總錢的意思、經總錢的詳細解釋
經總錢的解釋
見“ 經總制錢 ”。
詞語分解
- 經的解釋 經 (經) ī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喻政治規劃)。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網絡擴展解釋
經總錢是“經總制錢”的簡稱,是宋代的一種複合型附加雜稅,由“經制錢”和“總制錢”兩部分構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與構成
- 經制錢:始征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由經制使陳遘為籌措軍費而創設,針對東南地區征收,涵蓋酒稅、房産交易稅等多項雜稅。
- 總制錢: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由總制使翁彥國效仿經制錢模式增設,進一步擴大征稅範圍,例如提高牙稅(交易中介稅)和頭子錢(手續費)的稅率。
2. 征收内容
主要稅目包括:
- 權添酒錢:臨時增加的酒類專賣稅;
- 牙稅錢:田宅典賣交易稅,每貫(1000文)增收20文;
- 頭子錢:官方資金流轉手續費,每貫最高收56文;
- 房錢:商鋪租金附加稅,按比例增收。
3. 特點與影響
- 屬于“附加稅”性質,依附于主稅征收;
- 長期化:原為臨時稅目,後成為固定財政收入;
- 加重民衆負擔,但為南宋政府提供了重要財源。
總結
經總錢反映了宋代財政對雜稅的依賴,雖緩解了國庫壓力,卻因稅目繁雜、疊加征收備受诟病。如需更完整曆史細節,可參考宋代經濟史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經總錢的意思
《經總錢》是一個成語,其意思是指管理財務、掌握財富。它表示掌控財務的能力和智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經總錢》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
- 經 (部首:米,筆畫:8)
- 總 (部首:目,筆畫:6)
- 錢 (部首:钅,筆畫:9)
詞源
《經總錢》一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下》。原文中寫道:“經總錢,不害一民。” 意思是指善于理財的人,能夠駕馭財富而不損害人民利益。
繁體寫法
繁體字中,《經總錢》可以寫作《經總錢》。
古時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中,經總錢的寫法沒有太多特殊變化。
例句
1. 這個企業的經理經總錢有方,使公司的財務始終保持穩定。
2. 她是一個經總錢的人,能夠明智地管理自己的財務,并取得了成功。
組詞
經濟、經商、經驗、總體、總結、總動員、錢財、錢包、錢币等。
近義詞
經營、理財、財務管理。
反義詞
揮霍、浪費、敗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