滮稻的意思、滮稻的詳細解釋
滮稻的解釋
指水稻。語本《詩·小雅·白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宋 歐陽修 《送友人南下》詩:“千裡羹蓴誇敵酪,滿池滮稻欲鳴蜩。”
詞語分解
- 滮的解釋 滮 ā 〔滮池〕又名冰池、聖女泉。古河名,在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西北:“滮池北流。” 〔滮滮〕(水)流動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稻的解釋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谷”,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稱“大米”)。稻糠。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滮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定義
滮稻(拼音:biāo dào)指水稻,尤其與古代灌溉方式相關。該詞源自《詩經·小雅·白華》中的“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描述滮池(古水名)的水流灌溉稻田的情景,後引申為水稻的統稱。
-
文學引用
宋代歐陽修在《送友人南下》詩中提到“滿池滮稻欲鳴蜩”,通過“滮稻”描繪稻田繁茂、蟬鳴陣陣的夏日景象,體現其作為水稻的文學意象。
-
與“稉稻”的區分
需注意“滮稻”與“稉稻”(jīng dào,粳稻)的區别:
- 滮稻:泛指水稻,強調灌溉環境;
- 稉稻:特指粳稻,莖稈矮、黏性強,屬水稻的細分類型。
-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或詩詞賞析,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或宋代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滮稻》一詞源自于漢字中的一個獨特字形,它是一個複合詞。現如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個詞容易與現代漢字中的許多字混淆,因為它是一個不那麼常見的字。
《滮稻》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稻”。部首“水”表示與水有關,而“稻”則表示與稻谷、農作物有關。這種拆分表明,《滮稻》是一個與稻谷和水相關的概念。
從字形上來看,《滮稻》共有17個筆畫。這些筆畫的組合形成獨特的字形,使其在漢字中辨識度較低。因此,它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見。
《滮稻》一詞在古代漢字中有不同的寫法。它的繁體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還是基本風格相同。 古時的《滮稻》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與現代寫法的相似之處。
以下是一個《滮稻》的例句:在田野上,稻田裡的滮稻隨風搖曳,猶如一片金黃色的海洋。
組詞中可以使用《滮稻》一詞,作為形容詞或名詞的一部分,如“滮稻田”、“滮稻種植”等。 近義詞可以是“稻田”或“水稻”,它們同樣指的是稻谷種植的地方。反義詞可能是“麥田”或“小麥”,它們表示與稻谷不同的農作物。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