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風浪中的船。 唐 柳宗元 《懲咎賦》:“禦長轅之無橈兮,行九折之峩峩;卻驚棹以橫江兮,泝淩天之騰波。”
“驚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詞義解析
“驚棹”指風浪中的船,強調船在波濤洶湧的環境中動蕩不穩的狀态。該詞由“驚”(形容動蕩、受驚)和“棹”(本義為船槳,引申指船)組合而成,整體帶有文學化的意象。
讀音與出處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通過“驚”字賦予船以動态的拟人化特征,如“驚棹橫江”既表現船的颠簸,也暗喻行船者的艱險處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
相關擴展
建議結合柳宗元原句及唐代文學背景進一步理解其意境。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查字典)的釋義來源。
《驚棹》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主要指的是船隻行進時快速轉向或突然停止劃槳的動作。
《驚棹》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心(xīn)和木(mù),它由11畫組成。
《驚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學名著《水浒傳》。在小說中,有一段描寫宋江入泮學船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話:“驚(忽然)棹(劃槳),各各(一個個)皆(都)愀(驚慌)惶(害怕)。”這裡的“驚棹”指的是船隻突然行進或停止劃槳的動作,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文中的詞彙。
《驚棹》的繁體字為「驚棹」。
在古代漢字中,「驚棹」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驚楶」或「驚槖」等,但主要的意思和用法仍然相同。
1. 船上突然傳來一聲驚棹,大家都吓了一跳。
2. 風浪中,船工們用力驚棹,試圖穩住船隻。
船棹、驚動、停棹、劃槳、航行
緊急停船、猛打方向盤、突然停止航行
順利行進、平穩航行、安然劃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