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詩詞中描寫景物的文字。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作慢詞起處,必須寵罩全闋。近人輒作景語徐引,乃至意淺筆弱,非法甚矣。” 王國維 《人間詞話》十:“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别。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景語"是文學理論中的術語,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五個層面理解:
基本定義 "景語"指詩詞中描寫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文字,表面看似單純寫景,實則蘊含情感表達。該概念最早由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系統闡述,提出"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著名論斷。
情景關系 • 景中生情:如"池塘生春草"通過景物變遷暗喻時光流逝 • 情中含景: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将離情寄托于景物描寫 • 明清學者王夫之進一步提出"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的辯證觀
藝術特征 景語具有雙重性:既保持景物本身的客觀性,又通過意象選擇、空間布局等手法傳遞主觀情感。例如《人間詞話》列舉的"胡蝶飛南園"等經典景語,都通過自然意象暗示情感流動。
創作要求 • 需避免單純堆砌景物描寫,防止"意淺筆弱" • 優秀景語應如況周頤所言"寵罩全闋",即通過景物構建整體意境
現代延伸 當代文學理論将其擴展至所有叙事性文體,指通過環境描寫間接表達人物心理或主題思想的手法,如小說中的場景描寫往往承擔着隱喻功能。
注:本解釋綜合了古代文論經典和現代闡釋,主要參考學術觀點。如需查詢原始文獻,可參閱王國維《人間詞話》和王夫之相關著作。
景語,又稱景詞,是由“景”和“語”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言辭、語言或文字所描繪的美景。通常用來形容美麗的景色或優美的描述。
拆分“景”字,它的部首是“日”,具有3個筆畫;拆分“語”字,它的部首是“讠”,具有7個筆畫。
“景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用來描繪景色或藝術形象。在繁體字中,“景”和“語”仍然保留了其古代的形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遷。就“景”字而言,早期的寫法是類似于一座山峰的形狀,代表着高聳入雲的山景。而“語”字的早期寫法則是“言”字加上“五”字,意味着通過言辭傳達的意思。
1. 這篇文章的景語如詩如畫,讓人沉醉其中。
2. 她用生動的景語描述了她眼中的那片田園風光。
3. 我喜歡讀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那些富有景語的古詩詞。
組詞:美景、詞語、語言、描繪。
近義詞:風景、景色、辭藻。
反義詞:語焉不詳、言簡意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