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mera lens]∶裝在攝影機或放映機上的透鏡,用來在膠片或幕上形成影像
(2) [shot]∶照相的一個畫面
(3) [scene]∶拍電影時,由開機到停機所攝的畫面
(1).攝影機、照相機或放映機上由透鏡組成的光學裝置。用來在底片或幕上形成影像。 魯迅 《且介亭雜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孩子被擺在照相機的鏡頭之下,表情是總在變化的。”
(2).照相機拍攝成的一個畫面。 薛暮橋 《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幾個問題》:“ ********* 、北海公園等的國營攝影店隻拍一個鏡頭,合作攝影小組鏡頭任人自由選擇。”
(3).電影攝影機、電視攝像機等開始轉動到停止時所拍下的一系列畫面。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三:“又如自然主義電影劇的用‘特寫’、‘幻想’以及‘淡進’、‘淡出’、‘化入’、‘劃過’等鏡頭,何一非程式化,自有它的原因與效用。” 柯岩 《奇異的書簡·東方的明珠三》:“影片拍好之後,把這鏡頭千百次地慢放,好讓藝人們細細地、反複地觀察它的神态。”
(4).生活中的某個場景。 丁玲 《糧秣主任》:“晚上他們也不停工,打着探照燈,人挂在架子上工作着。架子上的影子,圖案似的貼在懸崖上,真是多麼雄偉的鏡頭啊。” 曹靖華 《飛花集·哪有閑情話年月》:“閉目凝思,一個小小的鏡頭,立刻浮上心來。”
鏡頭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名詞,其核心語義圍繞光學成像與視覺記錄展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定義:
1. 光學成像部件 指光學儀器中由透鏡或透鏡組構成的部件,用于聚集或發散光線,形成清晰影像。例如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望遠鏡的折射系統均屬于典型鏡頭結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指出,現代鏡頭常采用螢石玻璃與非球面鏡片組合,能有效矯正色差和球面像差。
2. 影視拍攝單位 在影視創作領域,特指攝像機連續拍攝的片段單位。北京電影學院教材《電影藝術詞典》定義其為「從開機到停機之間不間斷攝取的畫面序列」,包含固定鏡頭、運動鏡頭等類型,時長通常為3-15秒,是構成影視叙事的基礎單元。
3. 攝影器材組件 特指照相機上可拆卸更換的光學組件,由鏡筒、鏡片組、光圈機構和電子觸點構成。根據日本攝影協會技術标準,現代鏡頭按焦距可分為魚眼(8-15mm)、廣角(16-35mm)、标準(40-60mm)、長焦(70-600mm)等類别,最大光圈值達到f/1.2的定焦鏡頭具備更強的通光能力。
該詞在當代漢語中産生引申義項,如「特寫鏡頭」常被借喻為對細節的專注觀察,此用法源于中國作家茅盾在《子夜》中的文學化表達,現已成為大衆媒體常用修辭手法。
“鏡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攝影機、攝像機或放映機上的光學透鏡組,由多片透鏡(塑膠或玻璃材質)構成,負責将光線聚焦在傳感器(如CCD/CMOS)或膠片上形成影像。
在影視拍攝中,鏡頭指從開機到關機連續拍攝的一段畫面,或剪輯後兩個剪切點之間的片段。
以上内容綜合了物理構造與影視創作的雙重定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參數或拍攝技巧,可參考相關專業資料。
背風港閉門造車長夜室吃得開熾曝穿幫從就村厮東猜西疑逗鬧兌隅防風林封神演義服降附茔高級社高任好住鶴軿洪胄皇上家宦術活化紀録急忙忙精粺襟制钜伯局宇刻翠裁紅口角炎聯席罹麗靈兔荦角履險蹈危民曆末路窮途内豎陪臣國遷祔千仞無枝氣虎虎騎鹿軀勞群生少帝沙塔雙七暑絺書簏誦絃太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提親統一戰線枉桡為止狎慢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