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景星鳳凰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見到景星和鳳凰。後因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傑出的人才。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争先覩之為快。” 宋 蘇轼 《夢作司馬相如求畫贊》:“景星鳳凰,以見為寵。”《宣和書譜·隸書叙論》:“學者仰之,如景星鳳凰,争先見之為快。”
景星鳳皇(jǐng xīng fèng huá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釋義與象征意義如下:
核心含義
指祥瑞的征兆或傑出的人才。
二者合用,喻指罕見的吉兆或非凡的人物。
引申義
多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才華卓絕之人,或預示盛世将臨的吉兆。
例:唐代李白《與韓荊州書》:“景星鳳皇,争先睹之。”
(參考:《漢語大詞典》第7215頁,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
天文與神話結合
(來源:《宋書·符瑞志》;《山海經·南山經》)
曆史文獻用例
(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文選》卷四十八)
《漢語大詞典》
“景星鳳凰,比喻珍奇罕見的人物或事物。”
(第7215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0013-1)
《漢語成語大詞典》
“象征祥瑞的星宿和神鳥,後比喻傑出人才或吉祥之兆。”
(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6145-3)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曆史論述中,強調人才或事物的珍貴性與象征意義,如:
“科技領域的突破如景星鳳皇,标志着一個時代的進步。”
(文化解讀參考:《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古籍文獻,未提供鍊接的紙質來源可通過ISBN查詢。線上資源可參考漢典(zdic.net)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的成語庫(注:鍊接需用戶自行驗證訪問權限)。
“景星鳳皇”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ǐng xīng fèng huá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原指傳說中太平盛世才會出現的祥瑞之物——景星(象征吉兆的星)和鳳凰(神鳥),後引申為比喻美好的事物 或傑出的人才。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争先睹之為快。” 宋代蘇轼在《夢作司馬相如求畫贊》中也引用過:“景星鳳凰,以見為寵。”。
結構與用法
相關擴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如、2、4)。
八譯蠶台晨鐘大佃電抗地俗笃定耳輪法赙飛仙蓋蓋然論歌鳳逛遊關閈龜齡鶴算合伯黑波篁竹交派接對驚悖金針積弱決脰苛峻狂膽诳時惑衆萊衣離鬽李清照留園履穿踵決甿讴糜滅岷下芋米色弄色怕不待蟠委撲克谯镌齊家泣麟青炬棄邪從正取勘狩嶽巡方說家克計繐屦綏山桃所懷俗姓讨逐退庭霧市祥祲枭瞯小雙包效職西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