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扣人心弦,激動人心。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上:“ 陸機 所拟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少陵詩》:“此皆古人久已説過,一入 少陵 手,便覺驚心動魄,似從古未經人道者。” 徐遲 《入峽記》:“如果跨越 長江 築起幾座長虹似的橋梁來,已經使人感到驚心動魄了。”
(2).謂令人十分驚惶恐懼。《老殘遊記》第十六回:“隻聽跑上幾個人去,把拶子往地下一摔,霍綽的一聲,驚心動魄。”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江河赤水》:“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四字覺驚心動魄。” 魯迅 《華蓋集續編·“死地”》:“但各種評論中,我覺得有一些比刀槍更可以驚心動魄者在。”亦作“ 驚心弔魄 ”。 清 無名氏 《懼内供狀》:“将登山臨水,總是驚心弔魄之場。”
“驚心動魄”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原義
原指詩文、音樂等藝術形式文辭優美、意境深遠,感染力極強,能引發深刻的情感共鳴。例如南朝鐘嵘《詩品》評價古詩“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幾乎一字千金”。
引申義
後多形容事物極度緊張、驚險或壯觀,令人感到震撼或恐懼。如觀看高空雜技時的揪心感,或警方抓捕要犯的緊張場面。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看來源網頁。
《驚心動魄》是一個表示情節激動人心、扣人心弦的成語,用來形容某個場景或經曆非常緊張刺激,令人無法平靜。
《驚心動魄》由四個漢字組成:
- “驚”字由“心”字部首和8劃組成。
- “心”字由3劃組成。
- “動”字由4劃組成。
- “魄”字由11劃組成。
《驚心動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它形容了賈母被石頭砸到頭部而當場昏迷的情節。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場合,用來形容緊張激動的情景。
《驚心動魄》的繁體字為「驚心動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驚心動魄》的古代寫法為「驚心動魄」。
這個電影的結尾十分驚心動魄,讓觀衆屏息以待。
- 驚天動地
- 驚濤駭浪
- 動蕩不安
- 驚險
- 驚悸
- 驚詫
- 平淡
- 平靜
- 平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