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備防守。《左傳·襄公十六年》:“警守而下,會于 湨梁 。” 楊伯峻 注:“警守,於國都佈置守備。” 晉 陸機 《豪士賦》序:“見百姓之謀己,則申宮警守,以崇不畜之威。”《舊唐書·職官志二》:“其七曰都統有方,警守無失,為宿衛之最。”
“警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ǐng shǒu,其核心含義是“警惕地守衛,保持高度警覺”。以下是詳細解釋:
由“警惕”和“守衛”組合而成,強調在防守或保護時需保持高度戒備狀态。常用于描述軍事防禦、國家安全、重要物品保護等場景。
古籍引用
現代應用
可指對安全、財産或重要場所的嚴密防護,如“邊防戰士日夜警守國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左傳》《舊唐書》等文獻。
警守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警”和“守”。其中,“警”的主要部首是言,總共有15個筆畫;“守”的主要部首是宀,總共有5個筆畫。
“警守”一詞來源于漢語,它的繁體寫法為「警守」。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警守的字形還略有變化。古代寫法中,「警」字的形狀稍顯複雜,每個筆畫之間更加接近,沒有現代簡化字的簡潔。而「守」字的古代形式則較為相似,主要區别在于弧形的彎度稍低。
以下是一個關于警守的例句:
警察叔叔每天都要警守城市的安全。
通過組合兩個字,可以創造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警戒、警員、守衛等。
在意義上,與“警守”相關的近義詞有:守衛、保衛、監護等。這些詞都有着守護、保護的意思。
與“警守”相反意義的詞語是:犯罪、違規、侵犯等。這些詞語與違反、破壞秩序相聯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