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素的意思、靜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素的解釋

猶淡泊。《三國志·魏志·管甯傳》:“天真高絜,老而彌篤。玄虛靜素,有 夷 皓 之節。”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恬愉靜素,形神相忘。”《宋書·殷琰傳》:“ 琰 性和雅靜素,寡嗜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靜素是由“靜”與“素”兩個單字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融合了二者的核心特質,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靜(jìng)

    《說文解字》釋為“審也”,本義指明辨細察後的安定狀态,引申為止息紛争、安甯無擾。如《詩經》中“靜言思之”體現沉心思索之意。

  2. 素(sù)

    《說文》稱“白緻缯也”,原指未染色的生絹,後衍生出質樸無華、純淨本真之義,如《老子》“見素抱樸”強調返璞歸真。

二、合成詞釋義

“靜素”整體形容心境與生活的清寂淡泊,具體包含兩層:

  1. 内在修養:

    指性情恬淡寡欲,不慕浮華,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清靜淡泊”㊟,契合道家“虛靜”思想。

  2. 外在表現:

    行為舉止樸素自然,生活簡約克制,如王維《青溪》“我心素已閑”所展露的超脫心境㊟。

三、現代用法延伸

當代語境中,“靜素”常用于: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許慎. 說文解字注[M]. 中華書局, 2013.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靜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靜素”意為淡泊,指心境平和、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該詞由“靜”(安靜、平和)和“素”(樸素、純潔)組合而成,強調内在的清淨與外在的質樸。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1.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描述管甯“玄虛靜素,有夷皓之節”,指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2. 晉·葛洪《抱樸子·任命》
    “恬愉靜素,形神相忘”體現超脫物外的精神境界。
  3. 《宋書·殷琰傳》
    稱殷琰“性和雅靜素,寡嗜欲”,形容其性情溫和、欲望淡薄。

三、作為人名的寓意

在姓名學中,“靜素”結合了以下特質:


“靜素”既可描述人的淡泊性情(如古籍用例),也可作為名字寄托美好品質。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内心的平和與外在的質樸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半彪子八州奔奔唪唪慘顇操習成陽公戴發含齒悼龀燈盡油幹燈夕吊運第令狄牙東國鬥笑兒笃近舉遠髶髦梵花蜂纏蝶戀奉率風旋負局先生噶噶革號割亨光彩照人古質紅火黃帝子孫虺蜓會應鑒采家削诘折畿寰勁勇季月良方領表離署緑沉沉馬蟬謾欺梅蘭芳木表漂疽輕舫清清楚楚親樂起音擾馴三宮食肉水沉為薪紊煩無名異賢良文學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