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功的意思、矜功的詳細解釋
矜功的解釋
猶恃功。《戰國策·齊策四》:“矜功不立,虛願不至。”《史記·楚世家》:“ 胥 之為人,智而好謀,勇而矜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華》:“其後矜功,振而自足,而不修德。”
詞語分解
- 矜的解釋 矜 ī 憐憫,憐惜:矜憫(憐憫)。矜惜。矜恤。 自尊,自大,自誇:矜誇。矜伐。矜恃。驕矜。 莊重,拘謹:矜持。矜重(恘 )。 矜 í 矛柄。 矜 ā 古同“鳏”。 筆畫數:; 部首:矛; 筆順編
- 功的解釋 功 ō 勞績,成績,與“過”相對:功勳。功績。論功行賞。徒勞無功。功德無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虧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學上指用力使物體
網絡擴展解釋
“矜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自誇功績、恃功自傲,帶有明顯貶義色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1.詞義解析
- “矜”:讀作jīn,本義包含“自誇”“自大”之意,如《漢書》中“怙寵矜功”即強調因受寵而自恃功勞。此外,“矜”也延伸出“莊重拘謹”的用法,但在“矜功”中主要取“自誇”之意。
- “功”:指功勞、功績,如“立功”“教育之功”。在物理語境中,“功”還指力對物體做功的科學概念,但此處不涉及此義。
2.語境與用法
- 曆史評價:常用于批評因自恃功績而失敗的人物。例如《史記》提到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指出他因自誇戰功、獨斷專行導緻敗亡。
- 文學引用:如《戰國策·齊策四》中“矜功不立,虛願不至”,警示過度自誇反而難以成事。
3.相關成語與擴展
- 矜功恃寵:指自誇功高且依仗恩寵,如《魏書》記載王衛儀“矜功恃寵”最終謀亂,凸顯貶斥态度。
- 近義對比:與“居功自傲”含義相近,但“矜功”更強調對功績的刻意标榜,而非單純因功自滿。
4.現代啟示
該詞提醒人們避免因功績滋生傲慢,強調謙遜的重要性。例如職場中,若有人因過往成績自滿而忽視團隊合作,即可用“矜功”形容其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史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矜功
矜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意義。矜功的拆分部首是⺡和工,總共有8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屬于漢字中的精美之一。在繁體字中,矜功的寫法是「諸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矜功的字形略有不同。形狀為「巠功」,它是由兩個部首巠和工組成。這種古代字形在現代被稱為篆書體,是漢字發展的早期階段之一。
矜功在句子中可以用作形容詞或動詞。例如:“他矜功自大,自以為無所不能。”這個句子中的矜功形容了某個人驕傲自大、自我膨脹的态度。又如:“他們矜功恃寵,不願意接受任何批評。”這個句子中的矜功意味着依仗權勢而傲慢自大。這些例句中展示了矜功的貶義含義。
與矜功相近的詞語有自負、自滿、驕傲等。這些詞語都有着類似的含義,指的是過于自信、自豪和自以為是。相反地,矜功的反義詞是謙虛、謙遜、謙和等詞語。它們表示謙虛、謙遜和願意接受他人的批評與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