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杯的美稱。 唐 劉禹錫 《牛相公見示新什謹依本韻次用以抒下情》:“玉柱琤瑽韻,金觥雹凸棱。” 南唐 馮延巳 《抛球樂》詞:“款舉金觥勸,誰是當筵最有情。” 宋 陸遊 《無咎兄郡齋燕集有詩末章見及敬次元韻》:“失言議罰不可緩,敬白府主浮金觥。”
“金觥”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典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金觥(jīn gōng) 指用黃金制成的酒杯,常用于形容奢華宴席或盛大的酒宴。其字面意義為“金制觥器”,其中“觥”是古代的一種酒器,形狀細長,底部有小孔用于倒酒。
器物本義
金觥原指古代貴族使用的黃金酒杯,材質珍貴,象征身份地位。觥的造型獨特,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常見于重要宴會或祭祀場合。
比喻與引申
在文學中,金觥常被用來代指豐盛的酒席或豪華的宴會場景。例如唐代劉禹錫的詩句“金觥雹凸棱”,即通過金觥的華美渲染宴飲的隆重氛圍。
詩詞中的運用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詞,如南唐馮延巳《抛球樂》中“款舉金觥勸”,宋代陸遊詩中“敬白府主浮金觥”等,均以金觥凸顯宴會的雅緻或情感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辭典。
金觥是指古代用金制作的酒杯,形狀像牛角,用作盛裝酒液的容器。
金觥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字旁),筆畫數分别為8畫和8畫。
金觥一詞最早見于《戰國策·魏策一》:“壅之以土而水淺,非金觥薄地邪?”可見該詞來源于戰國時期。金觥是魏國丞相田文所制造的一種奢華酒器,成為了代表權貴階層的象征,因此就逐漸成為了一個固定的詞彙。
金觥的繁體字為「金觥」,保留了原始的字形。
在古時候,金觥的漢字寫法可以有一些變體和變化,如「金觥」可以寫作「金觵」,但是現代漢字較為規範的寫法是「金觥」。
1. 桌上擺放着一對金觥,彰顯主人的財富和地位。
2. 他端起金觥,向大家敬酒慶祝勝利。
金杯、金缸、金盞、金碗、金壺、金鼎
牛角杯、酒盞、酒馀
磁杯、塑料杯、玻璃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