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靜莫”。亦作“靜寞”。恬靜淡漠;寂靜冷漠。《文子·守靜》:“ 老子 曰:‘靜漠恬淡,所以養生也。’”《淮南子·泰族訓》:“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靜莫恬淡,訟繆胸中。” 殷夫 《月夜聞雞聲》:“喲,友人,靜寞的月夜不給你桃色的夢。”
“靜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靜漠”讀作jìng mò,主要有兩層含義:
該詞在古籍中常以變體形式出現: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的淡泊或場景的孤寂感,兼具客觀描寫與主觀情感色彩。例如: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文子》《淮南子》等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
《靜漠》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安靜而冷漠的狀态或特質。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種環境的情感表達,表明一種冷靜、淡漠、不動聲色的态度。
靜漠由兩個部首組成:青(靑)和水。青(靑)是上部的部首,表示顔色“青綠”;水是下部的部首,代表着液體、水的意義。
靜的筆畫數為8畫,分别為“㇏、㇟、㇐、㇆、㇓、㇔、㇒、㇛”;漠的筆畫數為12畫,分别為“㇔、㇐、㇖、㇔、㇖、㇒、㇑、㇒、㇏、㇟、㇟、㇐”。
《靜漠》一詞源于古代《周禮·地官司馬法》篇,該篇中記載了地官司馬的職責,其中提到了“司馬官任令德賦雲州開國靜漠地官”,意為“靜谧而淡漠之地”。後來,人們根據這一記載将“靜漠”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環境的安靜和冷漠。
靜漠的繁體字為「靜漠」。
古代《小篆》字形寫作「 靜漠 」。其中,靜的字形中,“青”部分寫作“靑”,表示淡綠的顔色,且靜字的下部是單獨一個水字,用于表示水的意義。漠的字形則沒有太大變化,保持了現代的形狀。
1. 他面無表情地望着遠方,顯得十分靜漠。
2. 這片湖泊清澈而甯靜,給人一種靜漠的感覺。
3. 她的眼神裡透露出一種靜漠的冷意,讓人無法接近。
靜寂、靜默、靜谧、漠然、漠視、漠不關心
冷靜、冷漠、淡漠、無動于衷
活躍、熱情、關心、熱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