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懼惶恐。 隋 江總 《為陳六宮謝章》:“克柔陰化,兢惶并集。”《舊唐書·杜佑傳》:“塵瀆聖聰,兢惶無措。”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猥承詔命,恭草冊文,深虞孤陋寡聞,難當大手筆事,雖經禦覽,未息兢惶。”
“兢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huáng,意為驚懼惶恐,常用于表達因敬畏或壓力而産生的謹慎不安之情。以下為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兢惶》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來形容人内心的恐懼、不安和緊張。它意味着擔心或害怕的感覺,往往因為某種事情引起的不安。
《兢惶》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們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兢:八字底部部首,由7畫構成。
惶:心字旁部首,由9畫構成。
《兢惶》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詩經·鄭風·兢惶小子》中的一句:“兢兢惶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句詩用來形容對未知或危險境況下的恐懼和戒備。
《兢惶》的繁體字為「驚惶」。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兢和惶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構造基本相似。
1. 他因為上司的突然召見而感到兢惶不安。
2. 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兢惶地思考着前進的方向。
3. 考試前夕,學生們都變得兢惶起來。
兢惶心情、兢惶不安、兢惶自責、兢惶萬分、兢惶失措。
驚恐、恐慌、緊張、憂慮、惶恐。
泰然、從容、鎮定、放松、安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