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懼惶恐。 隋 江總 《為陳六宮謝章》:“克柔陰化,兢惶并集。”《舊唐書·杜佑傳》:“塵瀆聖聰,兢惶無措。”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猥承詔命,恭草冊文,深虞孤陋寡聞,難當大手筆事,雖經禦覽,未息兢惶。”
“兢惶”是漢語中由“兢”與“惶”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多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态。《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兢”解釋為“謹慎、戒懼”,如《詩經·小雅》中“戰戰兢兢”;“惶”則指“恐懼、驚慌”,如《說文解字》所述“惶,恐也”。兩字結合後,“兢惶”指人因敬畏或壓力而産生的既謹慎又惶恐的心理狀态,常見于古典文獻與現代書面語。
從語義結構分析,該詞兼具動作與情感的雙重特征。例如清代《聊齋志異》中“聞命兢惶,不知所措”的用例,生動展現主體接到指令時既謹慎遵行又心懷不安的矛盾心理。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指出,此類複合詞體現了漢語“以單字義項疊加構建新義”的構詞規律。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歸類為書面語詞彙,強調其使用場景多限于正式文書或文學創作。同義詞“惶恐”“惴惴”雖情感指向相近,但“兢惶”更突出行為層面的審慎态度。反義詞“泰然”“從容”則構成語義對立,反襯該詞特有的緊張感。
“兢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huáng,意為驚懼惶恐,常用于表達因敬畏或壓力而産生的謹慎不安之情。以下為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鲌鮮八月春筆健閉門思愆博敞部辦補衣猜意常春木谄谀取容楮素達聰擔仗刀勞鬼汈汊鼎鼐頂箱抵足都都磨磨放達芬飶奉戴跗面浮收勒索寒胎懷惡黃米火老狐狨驕堅蕉園解會霁青淚癢簾肆煉思廪然路祭媒證面皮哪咤牛脂敲更跂足人琴柔毅灑落升官發財省治沈滓視孔豕折時形爽心水線素威啼饑號寒銅壺五部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