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洪水時期達到某一高度,須開始警戒并準備防汛工作的江河湖泊水位。
警戒水位是防汛部門為保障江河堤防安全而設定的關鍵水位指标,用于提示可能發生的洪水風險并啟動防禦措施。以下從定義、分類、确定依據及實際應用等方面綜合說明:
定義與核心作用
警戒水位指江河湖泊水位上漲至可能引發堤防險情或區域洪水災害的臨界值。當達到該水位時,防汛部門需進入戒備狀态,組織人員巡查堤防、準備搶險物資,并關閉穿堤涵閘等設施。
分類标準
确定與調整依據
警戒水位需綜合曆史洪水數據、堤防工程條件、防洪保護對象的重要性等因素确定。例如,遊蕩型河道因河勢變化,可能在警戒水位以下出現塌岸險情。隨着防洪能力變化,防汛部門會定期複核修訂水位标準。
設定意義與注意事項
水位設定需平衡風險與成本:過高會導緻預警失效,增加災害風險;過低則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例如,我國部分河流因防洪能力提升,原有警戒水位已不適應當前防汛需求。
擴展補充:警戒水位通常低于“保證水位”(堤防設計安全上限),二者共同構成防洪分級響應體系。如需了解具體河流的警戒水位數值,可查詢當地水利部門發布的最新防汛預案。
警戒水位是指一種用于預警災害或危險情況的水位。當水位達到或超過警戒水位時,将發出警戒信號,提醒人們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警戒水位的拆分部首是水(shui)和害(hai),共7畫。水是指水流、水池等液體的意思,害是指帶來危險或傷害的意思。
警戒水位這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寫法,繁體字為“警戒水位”,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形狀,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改革和演變。《康熙字典》中收錄的字形是“警戒水位”的最早記載。以古代的篆書和隸書為基礎,字形比現代字體更加簡潔、方正。在石碑、銘刻、經書等古代文物中,可以看到古時“警戒水位”這個詞的不同寫法。
例句:近期暴雨持續不斷,江河水位已接近警戒水位。
組詞:警戒線、警戒區、水位計、水浸警報、水災預警。
近義詞:警示水位、預警水位、提醒水位。
反義詞:安全水位、正常水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