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騎的意思、金戈鐵騎的詳細解釋
金戈鐵騎的解釋
見“ 金戈鐵馬 ”。
詞語分解
- 金戈的解釋 .戈的美稱。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詩》:“翠葆隨風,金戈動日。” 唐 李白 《發白馬》詩:“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明 高啟 《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歌》:“ 天目山 前異人出,
- 鐵騎的解釋 ∶披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如刀劍鐵騎。;;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詳細解釋.披挂鐵甲的戰馬。 唐 戎昱 《從軍行》:“半酣秋風起,鐵騎門前嘶。”
網絡擴展解釋
“金戈鐵騎”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拼音:jīn gē tiě qí
- 釋義:比喻戰争,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威武雄姿。該詞與“金戈鐵馬”同義。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最早出自清代汪琬的《〈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發祥之址,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
- 例句:
- 清代錢彩《說嶽全傳》第十五回:“金戈鐵騎連蕃漢,煙塵茄角滿關山。”。
- 現代用法示例:“司馬昭的金戈鐵騎橫掃蜀國,最終一統天下。”。
延伸解析
- 象征意義:
- 戰争場景:常用來描述激烈的戰場或軍事征伐(如“百戰創業之區”)。
- 軍容氣勢:強調戰士裝備精良、軍威雄壯,如“持槍馳馬”“萬衆奔騰”。
- 近義詞: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烽火連天。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中,如戰争題材的小說、詩詞(如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也可比喻團隊或組織在競争中展現的強大實力。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說嶽全傳》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戈鐵騎是什麼意思?
《金戈鐵騎》是一個成語,意為勇猛善戰的軍隊或騎兵部隊。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戰士們身着金甲、手持鐵戈,騎着堅固的戰馬,勇冠三軍的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金》字的部首是“钅”,拆分《戈》字的部首是“戈”,拆分《鐵》字的部首是“钅”。《金》字的總筆畫數是8畫,戈字的總筆畫數是4畫,鐵字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
《金戈鐵騎》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楚策》這本書中,原文是:“以金戈鐵馬,決勝疆場。”後來逐漸演化成為形容勇猛善戰的軍隊。
繁體
繁體字《金戈鐵騎》也可以用來表示這個成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金》字是以“釒”字旁表示,而《戈》字的左邊有一個彎曲的附加筆畫,稱為“戊”頭。《鐵》字在古代則常以“釒”字旁加上“失”字旁來表示。
例句
1. 他領導的部隊以所向披靡的氣勢,堪稱真正的金戈鐵騎。
2. 他們是一支金戈鐵騎,無所畏懼,戰無不勝。
組詞
1. 金剛石:指硬度極高的無色結晶體。
2. 鐵馬:指堅強善戰的騎兵。
3. 戈矛:指利用戈和矛構成的兵器。
4. 金鐵合擊:指金屬和鐵雜合而成的合金。
近義詞
1. 鐵騎:形容勇猛善戰的軍隊或騎兵。
2. 金甲:形容穿着金色盔甲的勇士。
反義詞
1. 溫文爾雅:形容溫和文雅、不善戰鬥的性格。
2. 文官:指從事行政、教育、文藝等工作的官員,與戰鬥直接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