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金剛努目 ”。
“金剛怒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背景: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常指佛教護法神的威嚴形象。其中“金剛”指佛教中手持金剛杵的護法力士(如寺院山門的四大天王或哼哈二将);“怒目”即睜大眼睛、眼珠突出,展現震懾之态。
最早見于宋代龐元英《談薮》:“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後《太平廣記》等典籍亦有引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金剛怒目”不僅是對外貌的描繪,更蘊含佛教文化中“以威護善”的深層哲理。
金剛怒目是一個成語,形容眼神犀利、目光如電,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眼睛發出憤怒或嚴厲的目光。下面是對金剛怒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金剛-金(三點水)剛(一刀切)怒-心(忄)女(女)目-目(四點)
筆畫:金(8畫)剛(2畫)怒(9畫)目(5畫)
來源:金剛怒目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肆行而無名,曾師師,覺而無覺,金怒目而瞬眄。”意思是金剛發怒時眼睛瞪得很大、很兇,轉瞬之間就能看出怒火中心的表情。後來,這個成語演變為用來形容人的眼神如金剛一般威嚴和兇狠。
繁體字:金剛怒目
古時候漢字寫法:金-釒左右剛-刂丨又口一之怒-忄女目-罒目
例句:他看着那個惹怒他的人,金剛怒目地大聲喝道:“你敢再靠近一步,我就打爆你的牙!”
組詞:金戈鐵馬、金*********、怒氣沖沖、目光如電
近義詞:怒目而視、瞪目怒視
反義詞:眼波流轉、和藹可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