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剛怒目的意思、金剛怒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剛怒目的解釋

見“ 金剛努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剛怒目"是漢語成語,典出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意象的結合。該詞由"金剛"與"怒目"兩部分構成:

  1. 詞源釋義:金剛原指佛教護法神中的力士(梵語vajra),《漢語大詞典》記載其"身披甲胄,手持金剛杵"的威猛形象。怒目即瞪目示怒,《景德傳燈錄》描述其為"現忿怒相以懾服邪魔"的宗教儀态。
  2. 佛教内涵:特指寺院中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等護法神的造像特征,中國佛教協會官網闡釋其象征"降伏煩惱、護持正法的威德之力"。
  3. 語義演變:現代漢語中多比喻人威嚴剛直的神态,如朱自清《論嚴肅》中"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的文學化用,體現剛正不阿的人格特質。
  4. 構詞解析:該成語采用偏正結構,"金剛"修飾"怒目",通過具象化宗教意象傳遞抽象的情感強度,符合漢語"以形傳神"的造詞規律。

例句:這位老将軍金剛怒目地注視着地圖,指揮部下部署防禦陣線。

網絡擴展解釋

“金剛怒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背景:

1.基本釋義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常指佛教護法神的威嚴形象。其中“金剛”指佛教中手持金剛杵的護法力士(如寺院山門的四大天王或哼哈二将);“怒目”即睜大眼睛、眼珠突出,展現震懾之态。

2.佛教淵源

3.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龐元英《談薮》:“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後《太平廣記》等典籍亦有引用。

4.用法與延伸

5.近義與反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金剛怒目”不僅是對外貌的描繪,更蘊含佛教文化中“以威護善”的深層哲理。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母百不一存百米磅紙闆心抱器炳粲鄙愚差量償付攙腰呈進創巨怵然從敵摧敝妲己憚勞丹鳥氏點施調食鞮屦端公戲鳳胏麟脯宮衛兵诟譏圭瑞花期混雜肩帶見兔放鷹艱屯教具浄掃旌善金箭衿佩句解刻畫無鹽裡閻攣囚蠻橫貌是情非默吟沐蘭耦世排沫瓊編湫水人聽三蛇羹商憑水室擡閣淘澄飛跌韋裳侮食廂懸先系小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