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兒寬傳》:“帶經而鉏,休息輒讀誦。”後以“經鋤”為耕讀之典。 清 錢謙益 《奉贈會稽倪太公十四韻》:“家學經鋤世所欽, 會稽 竹箭比南金。”
“經鋤”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經鋤”出自《漢書·兒寬傳》記載的典故:“帶經而鉏,休息辄讀誦。”。兒寬(漢代儒生)在田間耕作時隨身攜帶經書,勞作間隙便讀書學習,後以“經鋤”代指耕讀結合的生活方式,即一邊務農一邊讀書治學。
詞義構成
文化内涵
該詞常用于褒揚勤勉治學的态度,如清代錢謙益詩句“家學經鋤世所欽”,即以“經鋤”贊譽家族傳承學問與勞作并重的品德。
現代引申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比喻經營事業或治學需如耕種般踏實勤奮,強調持之以恒的努力。
示例:
“他效仿古人經鋤之志,白日工作,夜晚研讀,終有所成。”
“經鋤”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通過使用鋤頭進行耕作或整地。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彳”和“金”,其中“彳”表示“行走”,“金”表示“金屬工具”。根據筆畫計算,這個字一共有10個筆畫。
“經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它原本是一個形聲字,由“彳”和“金”構成,表達了人們通過行走和使用金屬工具進行耕作的意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演變為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經鋤”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是“經鋤”的基本形态并未發生變化。在古代文字中,它的書寫可能更加繁複,但字的形狀和構造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例句,以幫助更好地理解“經鋤”的用法:
1. 農民們每天早起,手拿鋤頭經鋤土地。
2. 她用力經鋤了一整天,直到太陽下山才停下來。
3. 在參觀農田時,我親眼目睹了農民經鋤的辛勤工作。
在組詞方面,可以與“經鋤”相關聯的詞彙有:農耕、耕作、耕地、鋤頭等。這些詞彙都與農業耕作有關。
與“經鋤”意思相近的詞彙有:耕耘、翻耕、鋤地等。這些詞彙都表示用鋤頭對土地進行耕作或整地。
與“經鋤”意思相反的詞彙有:收獲、收割、種植。這些詞彙與農業的其他方面,如種植莊稼或收獲作物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