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幡的意思、金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幡的解釋

亦作“ 金旛 ”。1.縷金的旌旂。 隋 江總 《幡贊》:“金幡化成,搖蕩相明。”《法苑珠林》卷三六:“﹝ 阿育王 ﹞見 歡喜 ,便使取金旛金華懸諸刹上。”

(2).用銀箔制作的幡勝。 宋 範成大 《立春郊行》詩:“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旛綵勝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幡”是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及來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縷金的旌旗
    指用金線或金箔裝飾的旗幟,多用于古代儀仗或宗教場合。例如隋代江總《幡贊》提及“金幡化成,搖蕩相明”,而《法苑珠林》記載阿育王懸挂“金旛”于佛寺。

  2. 銀箔制作的幡勝
    幡勝是古代立春時的裝飾物,以銀箔剪刻而成,用于祈福或節日慶祝。宋代範成大《立春郊行》詩雲“奈此金旛綵勝何”,即描述此類習俗。

二、延伸與文化關聯

“金幡”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既為古代儀仗器物,又融入節慶民俗,并見于文學與宗教文獻。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制作細節或古籍記載,可參考《法苑珠林》《神霄金幡秘旨》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幡

《金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金”和“幡”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金”字的部首是“钅”,總共包含8個筆畫。而“幡”字的部首是“巾”,總共包含13個筆畫。

來源

《金幡》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專指廟宇或寺院中用來稱呼金色的旗幟。

繁體

《金幡》一詞的繁體字書寫為「金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金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幡字的寫法在不同朝代也有所變化。

例句

1. 佛教寺廟内高高飄揚的金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2. 我們準備了一面金幡,用于慶祝重要的儀式。

組詞

金剛(jīn gāng):指佛教的守護神明。

金箍(jīn gū):指《西遊記》中孫悟空所用的金箍棒。

近義詞

金旗:指用金絲繡制的旗幟。

金盾:指用金屬材料制作的盾牌。

反義詞

鐵幡:指用鐵制成的旗幟。

木幡:指用木材制作的旗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