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敕的意思、謹敕的詳細解釋
謹敕的解釋
亦作“ 謹勅 ”。1.謹慎自饬。《漢書·元後傳》:“ 譚 等雖與臣至親,行皆奢僭,無以率導百姓,不如禦史大夫 音 謹敕,臣敢以死保之。” 顔師古 注:“敕,整也。”《後漢書·馬援傳》:“効 伯高 不得,猶為謹勑之士。” 宋 宋祁 《代晏尚書亳州謝上表》:“遂用謹勅,進服寵光。”
(2).嚴令。《六韬·烏雲山兵》:“謹勅三軍,無使敵人知我之情。”
詞語分解
- 謹的解釋 謹 (謹) ǐ 慎重,小心:謹慎。謹嚴。謹防。勤謹。謹小慎微。 鄭重,恭敬:謹啟。謹祝。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謹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ǐn chì,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謹慎自饬
指為人處世小心謹慎、自我約束,強調言行上的嚴格自律。例如《漢書·元後傳》中提到“禦史大夫音謹敕”,即形容其為人嚴謹可靠。
- 嚴令
在軍事或政令語境中,可表示嚴格命令,如《六韬·烏雲山兵》中“謹勅三軍,無使敵人知我之情”。
二、詳細解釋
- 構詞分析
由“謹”(謹慎)和“敕”(告誡、命令)組成,融合了“自我約束”與“嚴肅告誡”的雙重含義。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端正,如“勞謙謹敕”(《千字文》),或描述嚴明法令的場合。
三、出處與例句
- 古籍引用
- 《漢書·元後傳》:“譚等雖與臣至親……不如禦史大夫音謹敕。”
- 《後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
- 現代用法
如“謹敕行事”“謹敕自律”,強調行事需周密且恭敬。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謹慎、嚴謹、恭謹
- 反義詞:放縱、輕率、疏懶
“謹敕”既可形容個人品行的審慎自律,也可指代嚴明的命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在于“内外兼修”——對内自我約束,對外嚴肅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謹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謹敕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謹慎的命令或指示。
謹敕:拆分部首和筆畫
謹敕的拆分部首是讠(讓字旁),它由25個筆畫組成。
謹敕:來源
謹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和統治者的命令行為。在古代,統治者會使用謹敕來發布重要的政令和命令,表達對民衆的嚴肅态度和慎重态度。
謹敕:繁體
謹敕的繁體字為謹敕。
謹敕: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謹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的記載和研究,古時候的謹敕可能寫為「謹誡」或「謹戒」。
謹敕:例句
1. 皇帝下謹敕,要求百官嚴守朝廷紀律。
2. 老師謹敕學生們要按時完成作業。
謹敕:組詞
謹慎、敕令、謹言慎行
謹敕:近義詞
嚴令、嚴禁、謹言慎行
謹敕:反義詞
通融、寬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