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阊亭的意思、金阊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阊亭的解釋

亭名。舊址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阊門 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賀司空 入 洛 赴命,為太孫舍人。經 吳 閶門 ,在船中彈琴。 張季鷹 本不相識,先在 金閶亭 ,聞絃甚清,下船就 賀 ,因共語。” 陳去病 《疾起還吳有感》詩:“ 金閶亭 下寄儂家,俠客高人墓已賒。”亦作“ 金昌亭 ”。《宋書·徐羨之傳》:“ 羨之 不許。遣使殺 義真 於 新安 ,殺帝於 吳縣 。時為帝築宮未成,權居 金昌亭 ,帝突走出 昌門 ,追者以門關擊之倒地。” 唐 陸龜蒙 《祭梁鴻墓文》序:“ 梁伯鸞 墓在 吳 西門 金昌亭 下幾一裡,餘過之,作文而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阊亭是古代蘇州的一處著名地标建築,其名稱來源與曆史功能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與地理溯源

  1. "金阊"釋義

    "金阊"為蘇州阊門的雅稱。據《漢語大詞典》載,"阊門"是蘇州古城西門,傳說因對應天門"阊阖"而得名;"金"字源于五行學說中西方屬金,故合稱"金阊"㊀。該名稱最早見于《吳越春秋》,象征蘇州西城門的方位屬性與文化意象。

  2. "亭"的功能屬性

    古代"亭"指供行人休憩或官吏辦公的驿站建築(《說文解字》:"亭,民所安定也")。金阊亭作為驿亭,兼具交通樞紐與行政功能㊁。

二、曆史沿革與文獻記載

  1. 始建年代

    三國東吳時期(約公元3世紀)建于阊門外,據唐代《吳地記》載:"金阊亭,在吳縣西…吳先主所立"㊂,為蘇州早期驿站代表。

  2. 地理位置

    位于蘇州城西阊門與楓橋之間,毗鄰京杭運河,屬水路交通要沖。宋代《吳郡圖經續記》稱其"控帶漕運,商旅輻辏"㊃,印證其樞紐地位。

三、文化意象與文學影響

  1. 詩詞意象

    唐宋文人常以"金阊"代指蘇州,如白居易《送劉郎中赴任蘇州》"阊門曉嚴旗鼓出,臯橋夕鬧船舫回"。金阊亭成為江南風物的象征符號㊄。

  2. 方志記載

    清代《清嘉錄》載:"金阊亭舊址,今雖湮沒,然商賈猶稱阊門為金阊"㊅,反映其地标意義在民俗中的延續性。


參考資料來源

㊀ 《漢語大詞典》"金阊"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線上版

㊁ 《說文解字注》亭部釋義:中華書局古籍庫

㊂ 《吳地記》唐代陸廣微撰:中國基本古籍庫

㊃ 《吳郡圖經續記》宋代朱長文著:國學大師網

㊄ 《白居易集箋校》卷二十四: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㊅ 《清嘉錄》清代顧祿撰:蘇州圖書館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金阊亭是蘇州曆史上的一處重要古迹,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名稱由來與起源

金阊亭的建造與漢代朱買臣相關。據記載,朱買臣被漢武帝任命為會稽太守後返回蘇州,因未穿官服被群吏輕視,後出示印绶表明身份。群吏為謝罪,在阊門附近集資建亭,初名“金傷亭”,後因地近阊門而諧音為“金阊亭”。

二、地理位置變遷

  1. 早期位置:最初建于阊門内,具體地點可能與朱買臣事件發生地相關。
  2. 後期遷移:南朝宋以後,唐代方志記載其可能遷至阊門外,或因戰亂損毀後重建位置變動。

三、重大曆史事件

該亭因南朝宋少帝被殺事件聞名。公元423年,宋少帝被廢後幽禁于吳郡,次年在金阊亭遭輔政大臣派遣的刺客擊殺,成為曆史重要節點。

四、文化意義

  1. 文學記載:見于《世說新語·任誕》,記錄張翰與賀循因琴聲結緣的故事,體現魏晉名士風雅。
  2. 地名影響:蘇州别稱“金阊”即源于此亭,成為古城文化符號之一。

五、曆史沿革與現狀

該亭曆經漢、南朝、唐等朝代,多次毀建,最終因宋元戰亂徹底消失,但相關典故仍存于方志與文學作品中。


注:以上信息綜合蘇州市地方志等權威來源,完整記載可參考《蘇州市志》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幫岸拔滞鞭子餅幹嘗膳抽氣出風春旦大刀闊斧啖嚼疊蕩東洋參阿膠兒孫自有兒孫福蕃人販輸摓衣風影改弦高筵廣潒規靡故失豪估賀葛懽親劍器建統交伐噭噭錦披九光杏絕産梁柱獵車六郎率肆冒然面環民諺囊螢照書懦熟盤岩佩衿棄貨情景商山四翁善秀邵伯訟棠舍間申料折準飾糚水月太上糖尿庭闱鄉聚宵晨小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