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軍的意思、戢軍的詳細解釋
戢軍的解釋
約束士兵。《清史稿·謙襄郡王瓦克達傳》:“ 互克達 嘗駐軍 平陽 ,戢軍安民。”
詞語分解
- 戢的解釋 戢 í 收斂,收藏:戢翼。戢影。載戢幹戈(把兵器收藏起來)。 止,停止:戢怒。戢鱗(喻蓄志待時)。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軍的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戢軍"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收束、停止或結束軍事行動。它由兩個單字構成:
-
戢 (jí):
- 本義:收斂、收藏兵器。《說文解字》釋為“藏兵也”。其字形由“戈”(兵器)和“咠”(表示聚集、收斂)組成,生動體現了将兵器收攏存放的意思。
- 引申義:泛指停止、收斂、約束、平息。常用于表示停止戰争、平息幹戈、約束行為等。例如“戢兵”(停止戰争)、“戢翼”(收斂翅膀,比喻歸隱或收斂鋒芒)。
- 來源參考:漢典 - 戢字的基本解釋 (https://www.zdic.net/hans/戢)
-
軍 (jūn):
“戢軍”的合成含義:
将“戢”與“軍”組合,“戢軍”一詞直接的含義就是“收束軍隊”、“停止軍事行動”或“結束戰争狀态”。它強調的是從戰争或軍事對抗狀态轉向和平、休整或解散的狀态。這個詞彙帶有明顯的和平意願和結束沖突的指向。
典籍中的體現:
雖然“戢軍”作為一個固定詞組在古代典籍中不如“戢兵”常見,但其含義清晰,符合古漢語構詞法。其意義在相關語境中清晰可辨:
- 《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之句,“戢兵”即止息戰争,與“戢軍”意近。
- 《詩經·周頌·時邁》有“載戢幹戈,載櫜弓矢”的描述,描繪了收藏兵器(幹戈弓矢)的場景,這正是“戢軍”所要達到的狀态——解除武裝,結束軍事狀态。
“戢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意思是指結束軍事行動、收束軍隊、停止戰争。它蘊含着和平的訴求和對武力沖突的終結。理解該詞需把握“戢”的收斂、停止之意與“軍”的軍隊、軍事之意相結合産生的合成義。
網絡擴展解釋
“戢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軍事管理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
-
戢
- 收斂、收藏:如《說文解字》提到“臧兵也”,指将兵器收存,如“載戢幹戈”(把武器收起來)。
- 停止:如“戢怒”“戢兵”,指停止武力或平息行動。
-
軍
二、詞義解釋
戢軍意為約束士兵、整頓軍隊紀律。例如《清史稿》中記載的“互克達嘗駐軍平陽,戢軍安民”,即通過約束士兵來維護地方安定。其核心是強調對軍隊行為的規範,避免擾民或引發沖突。
三、用法與語境
- 曆史文獻:多見于古代軍事或官方記載,如《國語·周語上》提到“夫兵戢而時動”,強調軍隊需在必要時行動。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研究領域。
四、相關詞彙
總結來說,“戢軍”是一個古漢語動賓詞組,體現了古代對軍隊紀律的重視。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清史稿》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第辨辭參玄瞋怒澈聲赤佛堂出帳搗麻煩廢物馮歌鳳姿浮華鈎考官紗寒釭後路獾子街邏骥駿進口稅九子诳亂枯髀冷玉兩本位制亮私流燿六用鹵桶門號溟鵬撓鈎惱躁鳥賊農穰怕莫破磔譴訝竊室骐骥過隙慶雲螓首蛾眉窮廬泣岐路染指書柔伸授勳熟顧俗教泰甯騰掀頭蝨萬春王尊叱馭玩時愒日文繹武陵灘險詣小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