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寂寥的意思、寂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寂寥的解釋

(1) [open;be deserted and lonely]∶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still]∶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詳細解釋

(1).空虛無形;空無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無形體也。”《楚辭·劉向<九歎·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無人民之貌也。”《雲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記事於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元氣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靜無聲;沉寂。《古文苑·枚乘<忘憂館柳賦>》:“鎗鍠啾唧,蕭條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無聲。”《宋書·隱逸傳論》:“若夫千載寂寥,聖人不出,則大賢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甯調元 《立秋柬鈍劍松江》詩:“江海悲冥滅,音塵久寂寥。”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為什麼會在這寂寥無人的夜裡,獨自在海邊的樹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費昶 《華光省中夜聞城外搗衣》詩:“ 揚雲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曠;高遠;遼闊。《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紛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曠遠之貌也。” 唐 王維 《登河北城樓作》詩:“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遠是那個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閉了的荒原。”

(5).恬靜;淡泊。 漢 王充 《論衡·自紀》:“﹝ 王充 ﹞恭願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國 魏 嵇康 《蔔疑》:“有 宏達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闊。”

(6).冷落蕭條。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思行》:“餘生不歡娛,何以竟暮歸,寂寥曲肱子,瓢飲療朝饑。” 宋 蘇轼 《乞赈濟浙西七州狀》:“ 熙寧 中饑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負,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則一方餘民,必在溝壑。” 明 李贽 《與弱侯焦太史書》:“此間自八老去後,寂寥太甚,因思向日親近善知識時,全不覺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覺欠少甚麼,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這裡對于左翼文藝,是壓迫無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藝,卻全然空洞無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謂稀疏;稀少。 唐 韓愈 《送權秀才序》:“ 權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宮商相宣,金石諧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無窮焉。” 宋 葉適 《題潘彥庶群書辯證》:“餘愧非精識,其《羣書辯證》,寂寥十數簡,謂古人之書必待己而決,頗亦疑之。”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與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寂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環境的空曠冷清和心境的孤獨空虛。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釋:

  1. 空曠冷清,寂靜無聲(環境層面)

    • 這是“寂寥”最核心的含義之一,指空間上的空曠無人或聲音上的極度寂靜,營造出一種冷落、蕭索的氛圍。
    • 例證與引用:
      • 王維《鹿柴》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雖未直接用“寂寥”,但其描繪的空山幽靜、人迹罕至的意境,正是“寂寥”所傳達的環境特征。(經典詩詞意境佐證)
      • 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直接點明了環境的空曠無人和由此産生的凄清感受。(古文名篇直接用例)
  2. 冷落蕭條,缺乏生機(景象層面)

    • 引申指景象、處所的衰敗、荒涼、缺乏生氣和活力。
    • 例證與引用:
      • 形容秋冬時節萬物凋零的景象,如“寂寥的冬日原野”。(現代漢語常用搭配)
      • 《漢語大詞典》釋義之一為“冷落蕭條”,例如“寂寥的荒村”。(權威辭書釋義)
  3. 孤獨空虛,寂寞感傷(心境層面)

    • 這是“寂寥”另一個核心含義,指人内心感到的孤單、落寞、空虛,無人陪伴或理解,常帶有一種淡淡的哀愁。
    • 例證與引用:
      • 杜甫《後出塞》中“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雖寫軍令森嚴下的夜晚寂靜,也暗含了征人的孤寂情懷。(詩詞中的情感投射)
      • 現代常用來描述人的心境,如“内心感到無比寂寥”。《現代漢語詞典》将其解釋為“寂靜;空曠”的同時,也包含由此引發的“寂寞;孤獨”的情感色彩。(權威辭書釋義及情感延伸)
      • 王國維《人間詞話》論及詩詞境界時,雖未專論“寂寥”,但其強調的“無我之境”中物我兩忘的靜穆,常與“寂寥”的意境相通。(文學理論中的意境關聯)
  4. 文學與美學中的意境

    • 在文學和藝術領域,“寂寥”常被用來營造一種空靈、幽遠、靜谧甚至帶點禅意的審美意境,它不僅是外在環境的描述,更是内在心境的投射和升華,具有豐富的審美内涵。
    • 例證與引用:
      • 中國古典詩詞和山水畫追求“空寂”、“幽遠”的境界,“寂寥”是構成這種美學趣味的重要元素之一。(傳統美學範疇)

“寂寥”一詞融合了客觀環境的“空寂無聲、冷落蕭條”與主觀感受的“孤獨落寞、空虛感傷”兩層含義。它既是對外在世界狀态的描繪,也是對内在心靈體驗的深刻表達,在漢語中承載着豐富的文化意蘊和審美價值。

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寂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ì liáo(注意“寂”為四聲,非“jī”),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1. 自然環境的冷清
    • 例: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描繪小石潭的空曠幽靜。
  2. 心理狀态的孤寂
    • 例:魯迅描述文藝界壓迫下的“出版界非常寂寥”,暗指文化氛圍的蕭條。
  3. 文學意象的渲染
    • 例:周邦彥詞“淡月疏星共寂寥”,以天象烘托孤寂氛圍。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文化内涵

“寂寥”不僅描述客觀環境的寂靜,更常承載主觀情感,如詩人阿袁筆下“閑聽中夜雨潇潇”的怅然,或《易經》中“沉寂無反應”的哲學延伸。


五、常見誤讀提示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或哲學引申,可參考《小石潭記》《南鄉子》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色白石道人碧螺川軍穿域怵懼樗鉛甸子敦忠渡仔發稿費解鳳去秦樓浮生切響幹吏告谒貴色過名旱沴和成橫譴黃粉話談胡越一家柬房講诏機候京台浸取祲兆舊心濟運軍牙揦子累卵樂戰量授梁辀臉盆流殍龍蛇之詩美女破舌品制恰貼齊奴物曲江山齋身在林泉,心懷魏阙首術肆既貪醟通車外接圓亡為晚老子帷座烏桓小海瓯西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