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多貌。 漢 桓寬 《鹽鐵論·救匮》:“ 高皇帝 之時, 蕭 曹 為公, 滕 灌 之屬為卿,濟濟然斯則賢矣。” 清 錢謙益 《母徐氏仍前封》:“凡今公卿大夫,至於元士,濟濟然抱忠履信立吾朝,皆聖善之教,燕翼之方所緻也。”
“濟濟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或物的衆多、繁盛之貌,具有以下特點:
核心釋義
指人或物數量衆多且排列有序,常用來描繪熱鬧、盛大的場面。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賢臣聚集:“蕭曹為公,滕灌之屬為卿,濟濟然斯則賢矣”(《鹽鐵論》)。
發音與詞性
讀音為jì jì rán(注音:ㄐㄧˋ ㄐㄧˋ ㄖㄢˊ),形容詞性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的詳細解釋。
濟濟然(jì jì rán)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人物衆多、人群龐大、人才輩出等含義。常用來形容人數衆多的場合,表示熱鬧、繁華或人才濟濟。
《康熙字典》将濟濟然的拆分部首為水(氵)和辰,總筆畫數為11劃。
濟濟然出自《論語》,原文是:“鄉人之美,美美與之。百官之富,富富與之。”(論語·衛靈公)其中的“美美”和“富富”就是相當于現在的“濟濟然”。
濟濟然的繁體字為「濟濟然」。
古代漢字是沒有固定的字形和标準的寫法的,因此,濟濟然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而現代的濟濟然則是經過标準化處理的。
1. 大街上濟濟然,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2. 會議室裡濟濟然,坐滿了各行各業的精英。
3. 這個學校的師資濟濟然,教學水平很高。
- 濟事:指搞好事物、完成任務。
- 濟困:指救助貧困、解決困難。
- 濟世:指造福世人、利益社會。
- 群集:形容人或物聚集在一起。
- 滿座:形容座位被人坐滿。
- 衆多:形容數量多、人群多。
- 荒蕪:指沒有人、冷冷清清的狀态。
- 寥寥:形容人數或物品極少。
- 稀稀落落:形容密度稀薄或人數很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