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即景的意思、即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即景的解釋

(1) [by what one sees;be inspired by what one actually sees]∶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extempore]∶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詳細解釋

(1).眼前的景物。 唐 錢起 《初黃绶赴藍田縣作》詩:“居人散山水,即景真 桃源 。”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諸峰有懷昔隱兼發鄙志》詩:“興性感彌深,即景無與適。”

(2).就眼前的景物(吟詩、作文或繪畫等)。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因時生感,即景言情,此固興到筆隨,以寫其憤懣抑鬱之志者也。” 蕭乾 《魚餌·論壇·陣地》:“《畫夢錄》的作者 何其芳 :‘在過去,混雜于幽默小品中間,散文一向給我們的印象多是順手拈來的即景文章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即景”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眼前的景物
    指當下所見的具體景象或環境。例如唐代詩人錢起在詩中提到“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這裡的“即景”描述的是眼前的自然風光。

  2. 基于眼前景物的創作
    指以當下所見為靈感進行即興創作,包括吟詩、作畫或寫作。例如清代文人百一居士在《壺天錄》中提到的“即景言情”,強調根據實時場景抒發情感。


二、用法與示例

  1. 文學創作

    • 即景生情:通過眼前的景物引發情感表達,如“詩人即景賦詩”。
    • 即景詩/文:如《雨中即景》這類以特定場景為背景的短篇創作。
  2. 藝術表現
    在繪畫或音樂中,也指以現實場景為素材進行創作,例如“西湖即景”可能對應一幅描繪西湖風光的畫作。


三、延伸應用

現代語境中,“即景作文”成為常見的寫作形式,要求學生觀察特定時間、地點的場景(如雨景、黃昏),結合細節描寫和情感表達完成文章。

總結來說,“即景”既強調對當下場景的直接感知,也體現藝術創作中“觸景生情”的即時性與生動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景》的意思

《即景》是指在創作詩歌、繪畫等藝術作品時,即興地根據眼前所見的景色、事物或情感,直接去描繪、表達的一種藝術手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即景》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卩」和「日」兩個部首,總計有11個筆畫。

來源

《即景》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李白的《南密寺即事》中。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一種文藝創作手法的代表。在宋代以後的文壇上,出現了不少以「即景」為标題的詩歌作品。

繁體

《即景》的繁體字為「即景」,拆分部首和筆畫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即景」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常用的寫法為「亼景」,其中「即」字的寫法為「亼」。

例句

1. 他面對着呈現在眼前的美麗山水,即景而發,将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詩。
2. 這幅畫的創作過程沒有預先藍圖,完全是藝術家即景而畫。

組詞

即景作品、即景詩、即景畫、即景描寫。

近義詞

生動、寫實、即時

反義詞

想象、虛構、誇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