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語出《後漢書·劉盆子傳》:“ 樊崇 乃将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 更始 七尺寳劒及玉璧各一,積兵甲 宜陽 城西,與 熊耳山 齊。” 唐 張說 《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君碑》:“積甲山齊而有餘,收馬谷量而未盡。”亦作“ 積甲如山 ”。 清 張惠言 《館試靈台偃伯賦》:“受降則積甲如山,振旅則執同聽凱。”
“積甲山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該成語通過誇張的比喻(堆積高度與山齊平),生動展現古代戰争中兵甲數量龐大的場景,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或唐代碑文等原始出處。
《積甲山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多次積累,最後達到頂點。
《積甲山齊》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禾、山和齊。其中,禾的筆畫數為5,山的筆畫數為3,齊的筆畫數為14。
《積甲山齊》源于《詩經·秦風·鼓鐘》中的詩句:“鼓鐘樂之,文獻寅止。”文獻寅止原指文獻的積累到了頂點,後來引申為積累到了巅峰,成為現代的成語。
繁體字《積甲山齊》與簡體字拆分和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所以《積甲山齊》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1. 他通過不斷學習積甲山齊,最終成為了一名傑出的科學家。
2.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必須堅持訓練,積甲山齊。
積累、聚集、堆積、積攢
積累、積攢、積聚
減少、消耗、耗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