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雞的骨頭。古時或用以占卜。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詩:“鵝毛禦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 宋 蘇轼 《雷州》詩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雞骨灼。”參見“ 雞蔔 ”。
(2).比喻嶙峋瘦骨;瘦弱的身體。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二折:“雖然堂上公婆親做主,你也不合容他便出門,隻今強扶雞骨投何地,你敢巧畫蛾眉别嫁人。” 明 範濂 《雲間據目抄》卷一:“會丁内艱,前後哀毀雞骨。”《虞初新志》卷一引 清 無名氏《小青傳》:“今茲雞骨,殆復難支。”
“雞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現代用法案例,可參考《辭海》釋義()或查字典的造句示例()。
雞骨(jī g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鳥”和“骨”兩個部首組成。在漢字拆分中,“鳥”通常作為左邊的部首,“骨”則位于右邊。
雞骨的發音源自于漢語拼音。而其繁體字形為「鷄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雞骨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其古時候的寫法為「鷄骨」,其中的鳥部分有着更加具象化的表示,和骨部分連在一起形成字形。
例句:
1. 小貓搶走了雞骨頭。
2. 我們要細嚼慢咽,以免吞下雞骨。
組詞:
1. 雞骨草(指一種植物)
2. 雞骨架(指動物骨骼的架子,也可比喻事物的基本框架)
3. 雞骨山(指山的形狀像雞骨)
近義詞:
1. 雞骨頭
2. 雞屁股
反義詞:
1. 牛骨(作為與雞骨相對的一種動物骨骼)
2. 羊骨(與雞骨為不同動物骨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