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肌肉與骨骼。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詩》:“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漢書·王莽傳下》:“軍人分裂 莽 身,支節肌骨臠分,争相殺者數十人。” 宋 歐陽修 《秋聲賦》:“其氣凜冽,砭人肌骨。” 清 龔炜 《巢林筆談·白雲泉》:“行遊渴甚,取泉水連啜數甌,喉吻潤而肌骨清矣。”
(2).猶胸臆。常指内心深處。《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亦恐 權 遠不可恃,且貪貨物,誘緻其使,悉斬送 彌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權 之怨疾,将刻肌骨。”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撫臆論報,早誓肌骨。”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覬南方之行李,時枉筆墨,特賜教誨,不惟增疎賤之光明,抑實得以刻心思,銘肌骨,而佩服矜式焉。”
“肌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肌肉與骨骼(生理結構)
指人體或動物體的肌肉和骨骼,常用于描述身體構造或生理狀态。例如:
比喻内心深處(抽象情感)
引申為胸臆、心緒,強調情感或思想的深刻性。例如: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或《巢林筆談》等文獻。
肌骨,指人體的肌肉和骨骼,是組成人體的重要組織結構。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肌指肌肉,骨指骨骼。
肌的部首是⺼(肉字旁),肌的筆畫數為4。
骨的部首是骨,骨的筆畫數為9。
肌骨的來源比較簡單,肌字由肉旁和基本的發聲節果旁組成,而骨字也是由基本的發聲節果旁組成。
在繁體字中,肌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骨的寫法為骨。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肌的寫法為耤,骨的寫法為骨。
1. 練習瑜伽可以增強肌骨的靈活性。
2. 女運動員通常有較發達的肌骨。
3. 營養均衡的飲食對肌骨健康非常重要。
肌肉、肌腱、肌肉萎縮、骨髓、骨架、骨折、骨質疏松。
肌肉和骨骼。
軟弱無力、無骨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