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我警戒的詩。 唐 柳宗元 《敵戒》:“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2).戒除做詩。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诠次》詩之五:“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按, 龔自珍 《跋<破戒草>》雲:“餘自庚辰之秋,戒為詩,於弢言語,簡思慮之指言之詳,然不能堅也。”
"戒詩"在漢語詞典中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一、戒除詩作行為 指文人主動停止詩歌創作,常見于古代文學典故。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記載"戒詩昔者有幽誓"(來源:《龔自珍全集》卷十九),反映其因政治壓抑而中斷創作的真實經曆。該用法多見于明清文人筆記,體現中國文人的自省傳統。
二、佛教偈頌文體 特指佛教典籍中具有規誡作用的韻文形式。據《佛學大辭典》釋義,這類戒詩多采用五言或七言句式,内容涉及修行戒律,如敦煌寫本S.6631號文獻收錄的《和菩薩戒文》(來源:大正藏《梵網經》注疏),通過偈頌形式傳達佛教倫理觀。
三、複合詞的特殊構成 從構詞法分析,"戒"取"戒除"本義時屬動賓結構,作"戒絕詩作"解;當"戒"通"偈"時則為并列結構,指佛教偈語類詩文(來源:王力《古代漢語》詞法篇)。這種同形異義現象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義性特征。
“戒詩”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學背景理解:
自我警戒的詩
指通過詩歌形式表達自我警示或反思,常見于古代文人作品。例如唐代柳宗元在《敵戒》中寫道“我作戒詩,思者無咎”,即以詩自省,提醒世人居安思危。
戒除作詩的行為
指詩人主動停止詩歌創作,多因外部壓力或内心矛盾。清代龔自珍是典型代表,他曾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觸》中感慨“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後又多次“破戒”,反映了文人創作與現實的沖突。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定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學研究。
八比本字碧沉沉鼈爪冰原不拾遺不守恒唱口插圖乘堅策肥遄逝出舉詞署玳宴盜骊玎琅笃誠反裘傷皮分茅列土功夫茶功夫片貢書龜帶皓練黃金鑄象歡喜冤家還賬混淆是非嘉景交臂曆指精絕金華牧羊兒蠟茶肋窩利賂馬臯魚美睡溟蒙鵬飈竊言蕲年宮如壎如篪山坂聲辯室客時物士子素懷所由官速效踏飧天目山外方為之地五涼武運瞎吵八嚷陷圍遐葉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