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詩的意思、戒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詩的解釋

(1).自我警戒的詩。 唐 柳宗元 《敵戒》:“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2).戒除做詩。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诠次》詩之五:“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按, 龔自珍 《跋<破戒草>》雲:“餘自庚辰之秋,戒為詩,於弢言語,簡思慮之指言之詳,然不能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詩”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學背景理解:

  1. 自我警戒的詩
    指通過詩歌形式表達自我警示或反思,常見于古代文人作品。例如唐代柳宗元在《敵戒》中寫道“我作戒詩,思者無咎”,即以詩自省,提醒世人居安思危。

  2. 戒除作詩的行為
    指詩人主動停止詩歌創作,多因外部壓力或内心矛盾。清代龔自珍是典型代表,他曾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觸》中感慨“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後又多次“破戒”,反映了文人創作與現實的沖突。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定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詩》的意思

《戒詩》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戒”是動詞,意為警惕、提醒、謹慎;“詩”是名詞,指一種文學形式,在古代一般用于抒發感情或記錄事物。綜合起來,“戒詩”可以理解為警示人們的詩歌,有着提醒和教誨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戒詩》的拆分部首為“戈”和“言”,其中“戈”是兵器的意思,意味着戰争和沖突;“言”指的是言語、語言,代表着傳遞信息的能力。該詞的拼音為“jiè shī”,在漢字筆畫中,“戒”的筆畫數為5,而“詩”的筆畫數為7。

來源

《戒詩》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中:“戒之戒之,其若饑渴。脣亡其食,肌亡其澤,如饑如渴。號號亦喞喞,心憂如焚,子來告我,我期而至,至則不已。”這句話中的“戒之戒之”被賦予了警示人們戒慎之意,後世将之稱為《戒詩》。

繁體

《戒詩》的繁體字為「戒詩」,繁體字指的是在簡體字基礎上進行了筆畫的擴展和變形,常見于中國的台灣、香港等地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戒詩》的古代寫法為「戒詩」,字形更為複雜,有着更多的筆畫,并且有些字形可能和現代有所出入。

例句

有關戒詩的例句如下:

1. 讀《戒詩》讓我深受警醒,明白了生活中的許多道理。

2. 那位作家以其富有哲理的戒詩而聞名于世。

組詞

與《戒詩》相關的詞語有:

1. 戒律:指約束自己行為的規矩和規定。

2. 詩歌:泛指以文字表達情感和思想的一種文學表達方式。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戒詩》相關的近義詞有“教詩”、“訓詩”;反義詞沒有明确概念,但可以與“放縱”、“放松”等詞語相對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