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 the appointed time] 到時候
敬請屆時光臨
到時候。 唐 駱賓王 《上瑕丘韋明府啟》:“屬以蛬秋應節,雁序屆時。”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琴書》:“某日請無他適,以待我,此一刻千金時也。屆時果至。”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屆時務希與令弟一同惠臨為幸。”
“屆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è shí,其核心含義是“到時候”或“在那時”,具體指某個預先确定的時間點或事件發生的時刻。以下是詳細解釋:
時間指向
表示對未來某一特定時間或事件的預見性描述,強調時間點的确定性。例如:“會議将于下周一召開,屆時請準時參加”。
語境適用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通知(如邀請函、公告),體現計劃性和莊重感,如“新校舍奠基儀式定于5月舉行,屆時将有領導出席”。
曆史淵源
最早見于唐代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屬以蛬秋應節,雁序屆時”,後沿用至現代漢語。
語法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權威解釋,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古籍文獻。
《屆時》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某一時刻待定的未來時間。該詞常用于預告或約定将來某一特定時刻會發生的事情。
《屆時》這個詞的部首是屍字旁,總筆畫數為12畫。
《屆時》一詞來源于漢語中的“屆”的意思,意為到達、相繼或達到某一特定的時刻。而“時”則表示時間。
在繁體字中,“屆時”可以寫作「屆時」。
在古時候,漢字“屆時”可以使用不同的寫法,如古代文獻中出現的“屆”字形也可寫作「禼」、「窀」等,而“時”字也可以寫作「時」等。
1. 屆時請您準時參加會議。
2. 屆時我們将公布比賽結果。
3. 屆時請攜帶所需材料到場。
組詞:屆期、時刻、屆滿。
近義詞:即将、将要。
反義詞:過去、以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