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讬的意思、結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讬的解釋

亦作“ 結托 ”。結交依托。 晉 陶潛 《神釋》詩:“結託善惡同,安得不相語。”《周書·李延孫傳》:“﹝ 李長壽 ﹞少與蠻酋結託,屢相招引,侵滅 關 南。”《三國演義》第三回:“﹝ 董卓 ﹞後又結托朝貴,遂任顯官。”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附論西漢不是奴隸社會》:“富商大賈受到了一時性的打擊,結果便更和地主與政權結托起來,而成為了豪商、地主、官僚的三位一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結讬”指通過結交建立依托關系,即“結交依托”。該詞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描述人物間因利益或目的而建立聯繫,例如權臣結交權貴以鞏固地位。

  2. 詞源與結構

    • 拼音:jié tuō(“讬”是“托”的異體字)。
    • 結構:“結”為左右結構,本義為締結;“讬”同“托”,含依托、依附之意。
  3. 曆史文獻用例

    • 晉代陶潛《神釋》詩:“結託善惡同,安得不相語”,體現人際關系的關聯性。
    • 《三國演義》第三回描述董卓“結托朝貴”,展現政治層面的結盟行為。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本,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可替換為“結交”“依托”等近義詞。需注意語境中可能隱含利益交換或權謀色彩。

注:由于當前權威語料有限,以上解釋主要基于古籍用例和語言學推導。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讬的意思

結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公文上用以收文、公文中的稱呼,指團體或機關在公文中稱呼對方所使用的措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讬的部首是言 (yán),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結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公文交換方式。古時候,人們在交流公文時,為了方便區别收文方和發文方,需要使用特定的稱呼。而結讬就是其中的一種稱呼方式,用于收文方在公文中稱呼發文方。

繁體

結讬的繁體字為「結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結讬的寫法為「結掏」。

例句

1. 根據上級的安排,我們将對此事進行進一步調查,請結讬結果後上報。

2. 經過複核,我們結讬此款已經核實無誤。

組詞

結讬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 結束:表示事情或活動的完成。

- 結案:指事務、案件的最終處理。

- 結局:指故事、情節等的最終結果。

近義詞

- 結尾:指事物的末端部分。

- 收文:指收到的文件或信件。

反義詞

- 發文:指發出的文件或信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