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僮的意思、結僮的詳細解釋
結僮的解釋
亦作“ 結童 ”。始結發的孩童。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其為結僮之時,一癡一醒,時人盡以為狂。”《後漢書·獻帝紀》:“結童入學,白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絶榮望,朕甚愍焉。”
詞語分解
- 結的解釋 結 (結) é 系(?),绾(僴 ):結網。結繩。結紮。 條狀物打成的疙瘩:打結。蝴蝶結。 聚,合:結晶。結識。結盟。結交。結集。結合。結黨營私。 收束,完了(僶 ):結賬。結局。結案。結果。結論。歸
- 僮的解釋 僮 ó 封建時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書僮。僮仆。 古同“童”。 僮 à 〔僮族〕中國少數民族,今改作“壯族”。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結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解釋,以下綜合整理:
1.基本含義
- 字義構成:“結”指束發,“僮”通“童”,表示孩童。兩字組合指“剛束發的孩童”,即剛剛到達束發年齡(古代男子成童标志)的未成年人。
2.具體解釋
- 古籍記載:漢代《越絕書》提到“結僮之時,一癡一醒”,形容孩童時期的懵懂狀态;《後漢書·獻帝紀》中“結童入學”指孩童入學讀書。
- 變體形式:也寫作“結童”,意義相同。
3.其他可能的說法
-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結為兄弟”,并關聯《三國演義》中劉備與關羽的故事,但這一說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對“結義”類詞彙的延伸解讀。
4.注意發音
- “僮”在此詞中讀作tóng(同“童”),而非zhuàng。後者是“壯族”舊稱的讀音。
“結僮”主要指古代對成童階段孩童的稱謂,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若需更詳細古籍用例,可參考《越絕書》《後漢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僮
結僮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在某些地區指揮村中男孩子的人。結僮一詞由“結”和“僮”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拆分部首為丨,總筆畫數為二。
僮:拆分部首為亻,總筆畫數為七。
來源
《結僮》一詞最早出現于《紅樓夢》中,原意是指賈母為賈寶玉找了一個貼身的男仆,負責照應他的起居和生活。後來這個詞擴展至部分地區指揮村中男孩子的人。
繁體
結僮(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結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我們無法确定古代寫法的細節和具體形式。
例句
他成為了這個村子的結僮。
組詞
結婚、結交、結構、結繩
近義詞
管家、男仆、仆人、男兒
反義詞
女仆、使女、侍女、婦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