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flight of stairs]∶台階和梯子
(2) [ladder]∶比喻進身的憑借或途徑
(1).台階,梯子。亦指循台階、梯子而上。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百丈杳冥以飛跨,九層鬱律以階梯。” 唐 元稹 《夢上天》詩:“天悠地遠身跨風,下無階梯上無力。”
(2).比喻向上或前進的憑借、途徑。 唐 韓愈 《南内朝賀歸呈同官》詩:“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将舉汝愆尤,以為己階梯。”《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大丈夫不能掇巍科,登上第,緻身青雲,亦當如 班超 、 傅介子 ,立功異域,以博富貴。若但借門第為階梯,所就豈能遠大乎?” 王闿運 《論文體》:“古之名篇,乃自相襲,由近而遠,正有階梯;譬之臨書,當須池水盡墨;至其渾化,在自運耳。”
“階梯”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字面意義
指實際存在的台階和梯子,如建築中的層級結構。例如:“沿著階梯往上走,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寺廟”。
物理特性
強調“層層高起”的結構特征,如南朝梁何遜描述的“九層鬱律以階梯”。
二、比喻意義
發展途徑
比喻向上或前進的憑借,如唐韓愈詩句“将舉汝愆尤,以為己階梯”,指通過他人過失作為晉升途徑。
抽象進程
形容事物逐步推進的過程,如“攀登成功階梯每次隻能一步”,體現連續性與階段性。
三、經典引用
四、應用場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古籍引證及現代語境用例,完整釋義可參考等來源。
階梯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指一種用于登高或升降的設施或工具。它由“阜”和“木”兩部分組成。
“阜”是指土堆,表示階梯的基礎或底部;“木”是指木材,表示階梯的踏面或梯子。這兩個部首分别是“阝”和“木”。在漢字中,“阝”表示小山或土堆,而“木”表示木材。
階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人們用土坡或木材搭建起來,用于攀登高處或進入某些建築物。階梯既可以是固定的,例如造在樓梯上的台階,也可以是臨時性的,例如用木頭搭建的移動梯子。
在繁體字中,“階梯”通常寫作“階梯”,字形上沒有太大的區别,隻是多了一個“階”的部首。“階”表示階梯依次升高的層次。這個字形更接近漢字的古代形态。
在古時候,階梯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然而,這些差異主要出現在字形而不是實際含義上。當時的人們往往根據當地的方言或寫字習慣來書寫字形,因此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有關階梯的例句:
與階梯相關的組詞有樓梯、梯子、台階等;近義詞包括階級、等級、層次等;反義詞則可能是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