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然的意思、介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然的解釋

(1) [unshakable]∶形容堅定執着的樣子

介然不動

(2) [restless]∶形容有心事

介然于懷

詳細解釋

(1).專一;堅正不移;堅定不動搖。《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漢書·公孫劉田等傳贊》:“ 九江 祝生 奮 史魚 之節,發憤懣,譏公卿,介然直而不撓。”《資治通鑒·晉元帝太興二年》:“柰何以 華 、 夷 之異,介然疏之哉!” 胡三省 注:“介然,堅正不移之貌。”

(2).耿介,高潔。《漢書·傅喜傳》:“ 高武侯 喜 姿性端慤,論議忠直,雖與故 定陶太後 有屬,終不順指從邪,介然守節。” 晉 陶潛 《詠貧士》詩之六:“介然安其業,所樂非窮通。”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

(3).特異。《漢書·律曆志上》:“銅為物之至精……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 顔師古 注:“介然,特異之意。”

(4).心有所不安;耿耿于懷。《漢書·陳湯傳》:“庸臣遇 湯 ,卒從吏議,使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 顔師古 注:“介然猶耿耿。” 明 方孝孺 《祭鄒博士》:“數十年之所稱慕,一旦而失之,其何無介然於心胸。” 郭沫若 《蘇聯遊記》:“我雖遨遊天外,能無介然于懷?”

(5).間隔;隔開。《漢書·杜欽傳》:“ 穰侯 , 昭王 之舅也,權重於 秦 ,威震鄰敵,有旦莫偃伏之愛,心不介然有間。” 宋 司馬光 《上皇帝疏》:“遂使兩宮之情,介然有隙。”《朱子語類》卷一○三:“伯恭説道理與作為自是兩件事,如雲仁義道德與度數刑政,介然為兩塗,不可相通。”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龍去壁已穿,介然用成路。” 魯迅 《集外集拾遺·辛亥遊錄一》:“介然成路,不荒穢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介然”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堅定執着
    指态度或立場堅定不移,如“介然不動”。此義項源自《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強調對善的堅守。

  2. 有心事、耿耿于懷
    形容内心不安或牽挂,如“介然于懷”。例如《南史》中“心中介介然”即表心事重重。


二、引申含義

  1. 耿介高潔
    用于形容品格正直、不隨波逐流。如《漢書》稱傅喜“介然守節”,陶潛詩“介然安其業”。

  2. 特異、與衆不同
    《漢書·律曆志》以銅“介然有常”比喻其特質,顔師古注“介然”為“特異”。


三、經典用例


“介然”既可表外在的堅定(如行動、态度),也可指内在心緒(如不安、高潔)。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更多用例可參考《荀子》《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介然是什麼意思

介然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态。它指的是某個人或事物安然、清靜、脫離塵嚣的狀态。在這種狀态下,人和事物可以沉澱心靈,回歸内心的甯靜和自然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介然這個詞是由"人"和"毛"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6個,"人"部首為2畫,"毛"部首為4畫。

來源和繁體

介然一詞源自于《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飛仙之境,介然離葉。"其中的"介然"描繪了一種境界,即遠離塵嚣,安然無恙的狀态。而在繁體中,介然是「介然」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介然在古時候的寫法為「介若犂」。其中的「若」字意為如同、好像,「犂」字則表現出了耕田的形象,這暗示了介然的狀态象征着大自然的甯靜和純淨。

例句

1.他找到了一座山嶽中的寺廟,獨自靜坐,仿佛置身于介然之境。
2.遠離城市的嘈雜和忙碌,他在田園間過着一種介然的生活。
3.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感受到了一種介然平和的心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介意、介入、介紹、介維、介子
近義詞:安然、甯靜、平和、靜谧、清淨
反義詞:紛亂、喧鬧、忙碌、焦慮、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