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立貌;高峻貌。《新唐書·徐有功傳》:“左右及衞仗在廷陛者數百人,皆縮項不敢息,而 有功 氣定言詳,嶻然不橈。” 宋 歐陽修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詩:“ 廬山 高哉幾千仞兮,根盤幾百裡,嶻然屹立乎 長江 。”
“嶻然”一詞在現有權威資料中暫未找到直接解釋。根據詞形結構和相關文言文詞彙規律,可嘗試拆分解析:
“嶻”字的可能含義
“嶻”屬于生僻字,通常與“巀”相通(讀jié),常見于“嶻嶭”(jié niè),指山勢高峻。《漢書·司馬相如傳》中“九嵕嶻嶭”即描述山峰高聳。此外,“嶻”也可表穩固、聳立之意。
“然”作為詞綴的用法
“然”在文言文中多為形容詞或副詞後綴,表示狀态,如“佁然”(靜止)、“惙然”(虛弱)、“翕然”(一緻)。
組合推測
綜合推測“嶻然”可能有兩種解釋:
建議:該詞罕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故訓彙纂》等工具書,或提供用例進一步分析。
《嶻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突然或忽然一動不動,形容驚訝、驚恐或驚訝而僵硬的樣子。這個詞由峩和然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嶻: 山(山字旁)+ 曰(垂釣左起)+ 山(山字旁), 共12畫
然: 火(火字旁)+ 犬(犬字旁)+ 白(白字旁), 共12畫
源自《周易》卦辭,系上京戌戒忌日飯者,意為驚訝到動也不動。
繁體字為「嶻然」。
古時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
例句:
1. 電影裡的恐怖場景讓我想象到自己被吓得嶻然不動。
2. 突然聽到門外有異動,她嶻然間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組詞:
嶻嶸:形容山巒險峻壯麗之勢。
嶻崇:形容山勢高聳壯麗。
反義詞:
活躍:形容動作自如、活潑。
近義詞:
驚訝、呆滞、發呆、愣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