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齊。《易·說卦》:“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宣和 殿閣亭沼,絜齊清虛雅素若此。”
同“ 絜粢 ”。齊,同“ 粢 ”。祭祀用的清潔谷物。《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絜齊酒食,以供祖宗,是謂繼祭祀也。” 李賢 注:“絜,清也,謂食也。《左傳》曰‘絜粢豐盛’也。”
“絜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類:
表示“整齊”
這一含義源自《易·說卦》中“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指事物排列或狀态的有序、整齊。例如宋代莊季裕《雞肋編》提到“宣和殿閣亭沼,絜齊清虛雅素若此”,描述建築布局的規整。
通“絜粢”,指祭祀用的潔淨谷物
在《後漢書·列女傳》中,“絜齊酒食,以供祖宗”的“齊”通假為“粢”(谷物),強調祭祀時谷物的潔淨。李賢注解進一步說明“絜”即“清”,指符合禮儀的祭品。
注意: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語境中。若需深入考證,建議結合《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分析。
絜齊(jié qí)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意思。它可以作為形容詞,意指整齊規整、有秩序,或者修飾事物時表示嚴密緊湊、精細謹慎。同時,它也可以作為動詞,表示整理、修整、調整等操作。
絜齊由「糸」和「斉」兩個部首組成。糸是表示線的部首,斉則是表示整齊的部首。
絜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它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采用的是繁體字。繁體字的寫法為「絜齊」,與現代簡化字的寫法「拮齊」略有不同,但兩者的意思是一緻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絜齊在古代的寫法是十分規整的,筆劃相對較多。絜的底部有「毛」,頂部有「糸」,中間有兩個「鬥」,一共是9個筆畫;而齊的左邊是「豕」,右邊是「斉」,一共是12個筆畫。
以下是一些關于絜齊的例句:
1. 他整理起桌上的書籍,排列得絜齊有序。
2. 這份手寫字經過他的細心修改,變得絜齊可讀。
3. 她的筆迹非常絜齊,字字清楚,一目了然。
與絜齊相關的詞語組詞包括:絜世、絜然、整齊、有序等。
與絜齊近義的詞語有:整潔、有條理、井然有序等。
與絜齊反義的詞語有:雜亂、混雜、紛紛擾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