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積恩惠。 漢 劉向 《說苑·修文》:“積恩為愛,積愛為仁。”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四:“ 漢宣帝 時 南陽 陰子方 者,性至孝,積恩好施,喜祀竈,臘日晨炊,而竈神形見。”《意林》卷五引 晉 楊泉 《物理論》:“ 吳起 吮瘡者之膿,積恩以感下也。”
“積恩”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積恩”指通過長期積累恩惠或善行,使他人産生感激與尊敬。其核心在于“積累”與“施恩”的結合,強調持續行善對人際關系或道德修養的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典故,可參考《說苑》《搜神記》等文獻。
積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積”和“恩”。
“積”字的部首是禾,總共有10個筆畫;而“恩”字的部首是心,也有10個筆畫。
積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秋官司寇》:“盡德以積,通講以恩。”繁體字形為積恩。
在古代,積恩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變化。不過,從現存的古代文獻和字典來看,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多年來一直積德積恩,因此深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2. 希望我們能從小事做起,為他人盡力積攢更多的恩德。
3. 這位慈善家向社會捐贈了大量資金,真可謂是一位積恩不忘的善心人。
組詞:積累、積極、恩德、恩師、恩情、恩怨等。
近義詞:積德、積善、積聚。
反義詞:報恩、報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