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斂的意思、節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斂的解釋

謂賦斂有度。《晏子春秋·問下十四》:“事大養小,安國之器也;謹聽節斂,衆民之術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境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素解析 “節”本義為竹節,引申為節制、約束,如《周易·節卦》雲“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斂”原指收集谷物,後衍生出收斂、控制之意,《說文解字》釋“斂,收也”。二字組合形成遞進式複合詞,強調通過節制達到收斂的效果。

二、典章制度中的實踐

  1. 經濟治理:特指賦稅征收的節制原則,《周禮·地官》載“以九賦斂財賄”,注疏強調“斂之有節”,體現古代量入為出的財政思想。
  2. 禮儀規範:在《禮記·曲禮》體系中,節斂指貴族階層對日常用度的自我約束,如“歲兇,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等具體行為準則。
  3. 生态智慧:宋代《救荒活民書》記載“節斂山澤之利”,指合理開發自然資源,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三、語義演變 該詞在明清時期語義發生轉喻,李贽《焚書》中“節斂其欲”已含修身養性的哲學意味,王夫之《讀通鑒論》更将之提升為“治國節斂之道”,形成政治倫理概念。

(注:參考文獻采用《周禮》《禮記》等傳世典籍及曆代注疏,因古籍無現代網絡鍊接,故标注文獻名稱。如需具體版本信息,可提供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數據庫檢索路徑。)

網絡擴展解釋

“節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賦稅概念
    原指賦斂有度,即統治者征收稅賦時保持節制,避免過度剝削。該釋義源自《晏子春秋·問下十四》:“謹聽節斂,衆民之術也”(),強調治國需合理控制稅收以安定民生。

  2.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節約約束開支與行為”(),即個人或集體在消費、行動中保持節儉和自律,避免浪費。


二、出處與用法


三、相關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晏子春秋》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如、5的引述)。

别人正在浏覽...

唵噆白空熛焱臂臑才疏德薄沖苁沖積出風廚頭竈腦大郡大雨頂搭子短上衣珥彤飛火豐霈風味拊手幹紀公婿公孫怪責詭讕固濟國輔毫末不劄,将尋斧柯龁萁鴻都買第黃琮劫叛近在眉睫決意餽赆冷怔良莠不分寥漠六一詩話氓外礳石渠敲牙料嘴清富歧塗遒潤酋首橪支仁公軟亸乳鵲沙狐設渡霜魄書林四谷特殊教育婷娉未明求衣微煦鄉土鄉関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