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斂的意思、節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斂的解釋

謂賦斂有度。《晏子春秋·問下十四》:“事大養小,安國之器也;謹聽節斂,衆民之術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賦稅概念
    原指賦斂有度,即統治者征收稅賦時保持節制,避免過度剝削。該釋義源自《晏子春秋·問下十四》:“謹聽節斂,衆民之術也”(),強調治國需合理控制稅收以安定民生。

  2.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節約約束開支與行為”(),即個人或集體在消費、行動中保持節儉和自律,避免浪費。


二、出處與用法


三、相關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晏子春秋》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如、5的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斂

節斂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有「節」和「斂」兩個字。

「節」是一個由「艹」和「卩」兩個部首組成的字,「艹」表示植物,「卩」表示印章。它的造字意義是通過對植物進行修剪和切割,來達到節約和控制的含義。

「斂」是一個由「攴」和「佥」兩個部首組成的字,「攴」表示打擊,「佥」表示衆多。它的造字意義是通過打擊衆多、收攏衆多,來達到節制和約束的含義。

「節斂」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教·大宗伯》一書中,用來描述官員們在祭祀活動之前,要有適度的節制和約束之意。後來,它逐漸演變為代表節約用錢的一種形象。

在繁體字中,「節斂」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節斂」在寫法上也有一定變化,古代作家孔穎達的《紅樓夢*********評話》中曾經寫到「王應媚及家奴張樂兒……此事俱作婚内消遣。不知男子恩怨,隻道那蠻婆娘是個癞蛤蟆,就舉化疥瘙之戒斂手肉,笑問道:『你們明日幾點來斂手肉?』那越發樂了,細看那鴛钗先是應了手、手、手!見王大頭響,钗靠在枕上,移過半床,獲的陰袒起身向裡斜過去。」這樣可以看到,古代對于「節斂」的寫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以下是「節斂」的幾個例句:

1. 做生意要注意節斂,不能鋪張浪費。

2. 政府鼓勵節斂用水,提倡環保意識。

3. 他生活節儉,一直秉持着節斂的原則。

一些與「節斂」相關的組詞包括「節儉」、「節約」、「節流」等。

近義詞有「節約」、「節制」、「節儉」等。

反義詞有「奢侈」、「鋪張」、「揮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