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oss cut(X-cut);easy way;shortcut] 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軌,貪便圖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終南捷徑
亦作“ 捷逕 ”。1.近便的小路。 漢 班昭 《東征賦》:“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隋書·楊尚希傳》:“﹝ 楊尚希 ﹞遂夜中從捷徑而遁。遲明, 迥 方覺,分數十騎自驛路追之,不及。”《司馬溫公詩話》引 宋 劉子儀 《堠子》詩:“空呈厚貌臨官道,大有人從捷逕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紮克塔爾》:“因秘獻入番捷徑, 阿文成公 得以進兵成功。”
(2).喻不循正軌,貪便圖快的做法。後多指取巧進身的門路。《楚辭·離騷》:“何 桀 紂 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王逸 注:“言 桀 紂 愚惑……欲涉邪徑,急疾為治。” 唐 俞簡 《行不由徑》詩:“捷徑雖雲易,長衢豈不平?” 宋 嶽珂 《桯史·大小寒》:“ 韓平原 在 慶元 初,其弟 仰胄 為知閤門事,頗與密議,時人謂之大小 韓 。求捷徑者争趨之。”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新民會成了政治訓練班,給那些功課壞,心裡胡塗,而想升官發財的青年辟開一條捷徑。他們去受訓,而後被派在各機關去做事。”
(3).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往古諸佛,過中不餐,此蓋是遣累筌蹄,適道之捷徑。” 明 高攀龍 《答念台書》:“弟觀千古聖賢心法,隻一‘敬’字,捷徑無獘。” 丁玲 《韋護》第一章七:“她之所以預備學體育,也是不能不走這條生活的捷徑,她完全是為了兩年畢業後可以不難找到一個位置。”
“捷徑”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及比喻兩個層面理解,以下是詳細解析:
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強調通過巧妙方式快速達成目标。例如南朝沈約在《述僧中食論》中以“捷徑”比喻修行中的高效途徑。
例句:學習需循序漸進,不可迷信“終南捷徑”。
不循正軌的取巧行為
含貶義,指通過非正當手段謀求利益。如“終南捷徑”原指唐代文人借隱居終南山沽名釣譽,後泛指投機取巧的晉升途徑。
“捷徑”既可指物理近路,也可引申為方法或手段,但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及潛在風險。
捷徑是指為了達到某個目标或完成任務而采取的近路或簡便的方法。這是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表示通過省略繁瑣的步驟或節省時間和精力來達到目标的方式。
捷徑的部首是手,共包含7個筆畫。
捷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文字文獻中。早期的意思是說無線、速度快的馬。後來逐漸引申為通往目的地的近路或快速抵達目标的方法。
捷徑的繁體字是『捷徑』。
在古代,捷徑的寫法有時會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不過,現代寫法已經成為了常用的标準寫法。
1. 他找到一個捷徑,能夠一次性跳過障礙物,到達終點。
2. 她在學習上找到了一條捷徑,能夠快速提高成績。
3. 不要總是尋找捷徑,有些事情需要經過認真努力才能取得收獲。
捷足先登、捷報頻傳、捷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近路、快捷方式、小道。
彎路、繞道、迂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