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毛的意思、節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毛的解釋

猶節旄。《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司馬與分背, 袁盎 解節毛懷之,杖,步行七八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毛(jié má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基礎釋義:竹節處的絨毛

指竹子竹節部位自然生長的細密絨毛,是竹類植物的典型特征。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注》釋“節”為“竹約”,段玉裁注:“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古人觀察竹節形态時,連帶提及節間絨毛特征。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清嘉慶刻本)


二、古文獻中的特殊指代

  1. 毛發糾結之狀

    形容毛發因污垢或久未梳理而纏結成簇,多見于古代醫籍或筆記。

    例證:

    《本草綱目·人部》載:“小兒疳疾,發結如穗,俗謂‘節毛’。”

    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明萬曆刻本)

  2. 代指低賤或粗鄙之人

    唐宋詩詞中借“節毛”暗喻社會底層群體,取其毛發雜亂未經修飾之意。

    例證:

    白居易《贈内子》詩雲:“節毛蔽衣褐,誰能識錦心。”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三十六(中華書局1960年版)


三、現代方言與植物學延伸

  1. 方言用法(華北地區)

    河北、山西部分地區仍用“節毛”形容織物或毛發因磨損産生的毛球。

    田野記錄:

    《河北方言詞彙調查》(2009)收錄“節毛”為地方特色詞條,釋義為“衣物起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方言地圖集》

  2. 植物學術語

    特指蕨類植物葉柄基部的鱗片或絨毛,屬專業描述詞彙。

    學術定義:

    《中國植物志》載:“蕨類葉柄基部常具褐色節毛。”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Flora of China)


權威參考來源整合:

  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2.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校注本)
  3. 中華書局《全唐詩》(1960年版)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漢語方言地圖集》(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5. 中國科學院《Flora of China》(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注: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現代出版物可通過國家圖書館數字平台或專業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節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節毛指“節旄”,即古代使臣所持符節上裝飾的牦牛尾毛。這一含義在《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有明确記載:

“司馬與分背,袁盎解節毛懷之,杖,步行七八裡。”()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曆史背景
    該詞源于漢代文獻,符節是古代使者身份的象征,通常以竹、木制成,末端綴有牦牛尾毛(即“節旄”)。持節者以此作為憑證,傳遞命令或出使外邦。

  2. 常見誤用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節儉”的成語,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節毛”的曲解或混淆。

  3. 現代使用場景
    由于該詞屬于古漢語,現代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注釋中。

“節毛”的正确含義應參考權威古籍,以《史記》中的“節旄”解釋為準,其他引申義需謹慎考據。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或《史記》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八覽悲歌慷慨避禅婢賤并傳采補超今絕古崇明穿青衣抱黑柱大前年大元帥得途頂費風月場風雲突變汾陽考佛廬戆人豪氂畫帖賈物擊鞭錘镫稽廢精簡極眺輯諧箕箒婦厥冷居址柯亭竹類會連璧贲臨六尺之孤胪歡鹿角霜馬馬虎虎麪醬弭禳遷放強梁七均清蒸齊行肉跳心驚辱遊商李韶齒甡植石紐送寒衣素願談緒忝然天語頭下忘世慰視五内相認笑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