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借麾的意思、借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借麾的解釋

舊指大臣自請出任州郡長官。 宋 範仲淹 《謝轉給事中移知鄧州表》:“遽上借麾之懇,實畏在梁之譏。俄奉明恩,曲加異數;假職名於祕殿,領使範於邊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借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暫借或代掌指揮軍隊的權力,尤指将帥的職權。該詞源于古代軍事語境,蘊含臨時性、代理性的特征。以下從字義、典故及用法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暫時使用他人的物品或權力”,引申為“代理”“暫代”。此處強調對軍事指揮權的臨時借用。

  2. 原指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幟(如“旌麾”),後引申為軍事指揮權或統帥地位。《說文解字》注:“麾,旌旗所以指麾也。”其象征意義大于實物,代表發號施令的權威。

組合義:“借麾”即臨時借用指揮權,暗含職權非固有、受命于人的屬性。


二、曆史典故與用法

此詞典出《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東漢末年,曹操欲征讨劉表,謀士荀彧建議先定河北,再圖南方,并言:

“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此借麾于勝也。”

此處“借麾”指曹操憑借軍事威勢(勝者之麾)臨時調度資源,以最小代價取勝,凸顯“借勢而為”的謀略智慧。

後世引申為: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借麾”詞條,釋義為“借取符信。指接受臨時委任”,引《三國志》為書證。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強調“麾”為指揮旗,代指軍權,“借麾”即暫掌兵權。

  3.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始文獻出處,奠定詞義基礎。


“借麾”是源于軍事文化的複合詞,凝練體現了古代權力代理與戰略借力的智慧。其含義從具體軍事指揮延伸至廣義的臨時授權,兼具曆史厚重感與語言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借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借麾”指舊時大臣主動請求出任州郡長官的行為。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典型案例如範仲淹《謝轉給事中移知鄧州表》中“遽上借麾之懇”一句,描述其自請調任地方官職的經曆。這種行為可能涉及官員主動從中央調至地方,或因政治考量請求外放。

三、延伸說明

  1. 政治含義:古代官員自請外放可能出于避嫌、承擔責任或治理地方等目的。
  2. 語境使用: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記載,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詞條或範仲淹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拔簡襞錦鄙制蒼古插子诋罵冬天蠹葉販負返魂丹風鈴副傷寒感切格裡曆館甥規範化閨秀故交豪崛赫羲嘩沸花鼓棒會同館獲索敬田浸淩劇吏客裡空庫緞堀虛離不開淩節濾水羅沒精打采摩睺羅默視飄飄豔豔平潮憑限辟逃迫屑橋塗親夫屈高就下上好石磴侍兒私鬥唐體讨絕單天尊提教兔褐襪船五鼎亨烏巷烏朕花鄉老響拓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