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鞘的意思、鞭鞘的詳細解釋
鞭鞘的解釋
鞭子末端的軟性細長物,常以皮條或絲為之。亦借指鞭子。《太平禦覽》卷三五九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韓咎 ﹞還營下馬,覺鞭重,見有緑錦囊,中有短卷書,著鞭鞘,皆不知所從來。” 唐 韓偓 《重遊曲江》詩:“惆悵引人還到夜,鞭鞘風冷柳煙輕。” 宋 周邦彥 《滿庭芳·憶錢塘》詞:“花撲鞭鞘,風吹衫袖,馬蹄初趁新裝。”鞘,一本作“ 梢 ”。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鞘的解釋 鞘 à 裝刀、劍的套子:刀鞘。劍鞘。 鞘 ā 拴在鞭子末端的細皮條:鞭鞘。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鞭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指鞭子末端的軟性細長物,通常由皮條或絲線制成,有時也借代指整個鞭子。例如《太平禦覽》中記載的“短卷書著鞭鞘”即為此意。
-
發音差異
不同來源标注的讀音略有不同:
- biān shāo
- biān qiào
前者更常見于古籍和權威詞典,後者可能是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變讀。
二、引申與用法
-
比喻義
部分詞典提到“鞭鞘”可比喻“隱藏鋒芒,等待時機”(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其他文獻,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
-
古籍與文學引用
- 唐代韓偓《重遊曲江》中“鞭鞘風冷柳煙輕”描述鞭梢在風中的輕盈。
- 宋代周邦彥詞中“花撲鞭鞘”則借代騎馬揚鞭的場景。
三、實際應用示例
-
傳統工藝
如河南李莊曾以制作皮制鞭鞘等農具配件聞名。
-
文學描寫
現代小說中可見類似用法,如“鞭鞘兒指着對方質問”表現動作細節。
四、總結
“鞭鞘”一詞以biān shāo為主流讀音,核心指鞭子的末端部件,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需注意不同語境下可能存在的讀音或引申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太平禦覽》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鞭鞘(biān qiào)是指一種用來裝載鞭子的套子或盒子。它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上部是用來固定鞭子的鞘身,下部是用來保護鞭子尖端的鞭頭。在使用鞭子時,鞭身會插入鞭頭中,使鞭子更容易操控和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鞭:部首革,4筆。
- 鞘:部首革,13筆。
來源:
《鞭鞘》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兵器的文獻中,用來描述裝載鞭子的器具。由于古代鞭子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損壞,因此設計了鞭鞘來保護鞭子并延長其使用壽命。
繁體:
鞭鞘。
古時候漢字寫法:
鞭鞘。
例句:
- 他取下鞭鞘,揮舞着鞭子。
- 這把鞭鞘精美地雕刻着花紋。
組詞:
- 鞭子
- 鞭打
- 鞭策
- 握鞭
近義詞:
- 鞭套
- 鞭袋
反義詞:
- 鞭子(指鞭身)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