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冠的意思、解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冠的解釋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 逢萌 ﹞即解冠挂 東都 城門,歸,将家屬浮海,客於 遼 東。”後以“解冠”謂辭去官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鄉賦》:“出 汀州 而解冠,入 溆浦 而捐視。” 宋 範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見表》:“今復還父母之鄉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告老,決在此行。” 清 顧炎武 《贈衛處士蒿》詩:“ 逢萌 既解冠, 範丹 亦絶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解冠”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辭去官職,其典故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解冠”字面意為“解下冠冕”,引申為主動辭去官職,常用于古代文人或官員表達歸隱之意。例如:

南朝梁江淹《去故鄉賦》中“出汀州而解冠”,即用此意。


二、出處與典故

  1. 典故來源
    出自《後漢書·逸民傳·逢萌》:東漢隱士逢萌因不滿時政,“解冠挂東都城門”,攜家渡海隱居遼東。
  2. 後世引用
    宋代範仲淹《代胡侍郎乞朝見表》中“解冠告老”,清代顧炎武詩中“逢萌既解冠”,均延續此意。

三、用法與延伸


四、其他解釋(需注意)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解冠”有“揭露真相”的引申義,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或誤讀。建議以傳統辭官含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江淹集》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解冠:詞義解釋

《解冠》是一個成語,含義是指解開頭上的冠帽,也常用來比喻解除社會地位或名譽。

解冠:部首和筆畫

《解冠》這個詞的部首是冖(宀)和冠(冠),共計6畫。

解冠:來源和繁體

《解冠》最早出現在南朝梁·蕭統的《孝經注》中。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解冠」。

解冠: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冠字還有其他寫法,如「冠冕」、「冠帶」。而解字原本是象形字,以「解」的古代字形寫作「角切」。

解冠:例句

1. 他因故意犯罪被剝奪了身上的榮譽,從此不得不解冠下台。

2. 在曆史上,許多皇帝因為政治失誤而被迫解冠退位。

解冠:相關詞語

1. 脫帽:指摘下帽子,多用于褒義,表示對某人表現或品德的贊賞。

2. 卸任:指解除某種職務或責任。

解冠:反義詞

戴冠: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多用于正式場合或表示權力與地位。

解冠:總結

《解冠》這個成語原指解開頭上的冠帽,引申義為解除社會地位或名譽。它的部首是冖和冠,總共有6畫。《解冠》最早出現在南朝梁·蕭統的《孝經注》中,繁體寫法為「解冠」。在古代漢字中,冠字還有其他寫法,如「冠冕」、「冠帶」,而解字原本是象形字,舊字形用「角切」。例句中展示了該成語的用法情境。與《解冠》相關的詞語有脫帽和卸任,而反義詞則是戴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