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角的意思、節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角的解釋

指文字因筆畫方正所顯露的棱角和屈折處。 唐 韓愈 《石鼓歌》:“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文字筆畫的形态特征,其含義和用法可概括如下:

基本釋義

節角(jié jiǎo)指文字因筆畫方正而顯露的棱角或曲折處,通常用于形容雕刻、碑刻文字在去除表面雜質後呈現的清晰筆畫輪廓。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石鼓歌》:“剜苔剔藓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此句描寫清理石鼓文表面苔藓後,文字筆畫的棱角得以清晰展現的場景。

引申意義

在文字學中,“節角”可引申為:

  1. 筆鋒的剛勁感:體現書法或雕刻中筆畫的力度與轉折。
  2. 古文字考據術語:用于分析碑刻、金石文字因年代久遠被侵蝕前的原始形态特征。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書法、金石學領域的專業讨論中。其近義詞可包括“棱角”“筆鋒”等,但需結合具體語境選用。

小貼士:若需深入理解,可參考《石鼓歌》全文及曆代注疏,體會韓愈對古文字形态的細緻描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角

節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節"和"角"兩個字組成,是一個名詞。節角可以指某物或某地在特定時期或特定環境下的角度或角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字的拆分部首是“艸”,它共有8個筆畫;“角”字的拆分部首是“角”,它共有7個筆畫。

來源

節角是漢語詞彙,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它可能是根據物體的角度演變而來,用于描述物體形狀或空間的一種性質。

繁體

節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節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節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而角字的寫法則較為獨特。古時候的角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一個與現代寫法相同的"角"字旁,右邊則是一個類似于"方"字的形狀。

例句

1. 我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天空中的星星的節角。

2. 這個房間的窗戶是斜角設計,給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

組詞

節角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組成新的詞語,例如:角色、角落、節日、節奏等。

近義詞

與節角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角度、角落等。

反義詞

與節角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直角、平角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