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階牒的意思、階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階牒的解釋

升授官階的公文。《宋書·殷景仁傳》:“臣志幹短弱,歷著出處。值皇塗隆泰,身荷恩榮,階牒推遷,日月頻積,失在饕餮,患不自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階牒是古代中國官僚體系中記錄官員品階、官職任命信息的官方憑證文書,屬于職官文書的一種。其核心含義與曆史演變如下:

一、釋義與性質

“階”指官員的品階等級(如唐代九品三十階),“牒”指官方頒發的憑證文件。階牒即由朝廷頒發、載明官員當前品階及任職信息的法定文書,是官員身份與職權的法律證明。其性質類似于現代的職務任命書與職級證書的結合體 。

二、曆史制度背景

階牒制度成熟于隋唐時期,與“告身”(任命狀)制度并行。唐代實行“散階制”,官員品階(散官階)與實際職務(職事官)分離。階牒明确記錄散階等級,而告身側重職務任命,二者共同構成官員的完整身份檔案 。例如《唐六典》規定,官員升遷需“具階牒申省”,作為吏部審核依據。

三、結構與内容

典型階牒包含三部分:

  1. 品階記錄:明确标注散官階位(如“正議大夫”“骁騎尉”);
  2. 任職信息:現任官職、管轄範圍及職責;
  3. 籤署與印鑒:由吏部籤署并加蓋官印,部分朝代需皇帝禦批 。宋代《吏部條法》更要求附加考課記錄,體現績效關聯性。

四、功能與作用

五、曆史演變

唐代階牒以紙質為主,宋元時期出現絹帛制牒,明清時與诰命文書融合。清代廢除散階制後,階牒逐漸被“職銜執照”取代,但其核心功能仍延續至近代職官制度中 。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階牒”詞條釋義
  2. 王永興《唐代官制研究》,中華書局,第128-135頁
  3. 郭建《中國古代職官文書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7-82頁

網絡擴展解釋

“階牒”是古代官場術語,指升授官階的正式公文,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二、綜合釋義 該詞出自《宋書·殷景仁傳》:“臣志幹短弱……階牒推遷,日月頻積。”。句中“階牒推遷”指通過官方文書逐步晉升官職,體現了古代官員升遷需經正式文書确認的制度。

三、曆史背景 階牒屬于古代铨選制度的一部分,類似現代人事任免文件。其内容包含官員的職位變動、品級調整等信息,是官僚體系運作的重要憑證。

四、延伸對比 類似文書還有唐代的“告身”、明清的“诰敕”,均屬官職任命憑證,但“階牒”更側重記錄官階升降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覽拜觐半流質辨理缏子鼈悶賓東詞窮理極聰了從業蕃朝放冷風發嘔負挾芙蓉城根疵更自瞡瞡海軍衫孩弄浩麗合冬恒星吰吰互代火頭軍佳名剪除講誦減排交構進退裕如九行聚議兩虎陵苕陸羽井驢鳴狗吠麻苎孟鄰名門明祇溥覽軀軆榮啟期喪門鬼上肩墒情史侯詩題紅葉使性傍氣水盜淑郁送迓碎首田臯通洞響駭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