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薄的意思、節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薄的解釋

儉約,不尚豐厚。《呂氏春秋·論人》:“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薄(jié bó)是漢語中用于描述物質條件或生活狀态儉省樸素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聚焦于“節制用度”與“儉樸清貧”的雙重特性。以下從語義解析、典籍用例及權威參考角度進行闡釋:

  1. 語義解析

    該詞由“節”與“薄”二字複合構成。“節”本義為竹節,引申為節制、約束,《說文解字》釋“節”為“竹約也”,強調限制與規範;“薄”則指物質寡少,如《廣雅》注“薄,少也”,二者結合後形成“因節制而使用度微薄”的引申義,多用于形容生活簡樸或資源有限的狀态。

  2. 典籍用例

    古代文獻中,“節薄”常與禮制、民生關聯。例如《禮記·檀弓下》載“喪禮…稱家之有無”,鄭玄注“貧者不以貨財為禮,當節薄從事”,指物質匮乏時需依實際情況簡化禮儀。宋代朱熹《朱子語類》亦言“日用飲食,須是節薄”,強調日常用度的節儉原則。

  3.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将“節薄”釋為“節約儉省”,例引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財用節薄而教化可行”。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6)指出該詞在唐宋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俸祿微薄或生活清寒,如白居易《贈内》詩“俸錢三四萬,月可奉晨昏,歲可充節薄”。

“節薄”作為漢語曆史詞彙,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量入為出”的消費觀與“安貧樂道”的倫理取向,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及曆史背景進行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含義
    讀音為jié báo,由“節”(節儉、節制)和“薄”(薄弱、簡樸)組成,整體指生活或物質上崇尚儉約,不追求豐厚奢華。這一概念強調通過節制欲望來達到簡樸的生活狀态。

  2. 出處與古典應用
    最早見于《呂氏春秋·論人》:“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 此句意為:如果人的欲望容易滿足,那麼要求他在物質供養上保持節儉和淡泊就難以實現。該用法體現了古代對節制與簡樸的推崇。

  3. 現代解釋與擴展
    在現代語境中,“節薄”可引申為一種生活态度,包括節約資源、避免浪費等具體行為,尤其在環保或可持續發展理念中被提倡。

  4. 相關詞彙與對比
    與“節儉”“儉樸”等詞近義,但更強調對物質需求的淡泊态度,而非單純的經濟節省。

“節薄”是一個兼具古典意蘊與現代價值的詞彙,適用于描述簡樸克己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過自我約束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

鏊頭杯棬邊前嬖色不德捕掩不烑才貌兩全滄浪客車腦癡坐充周東征西讨鬥斛之祿對牀夜語對窩奪魁頟骨封豕該徒宮壇光珠國幹鶴洞河山帶砺虎虎禍辱狐疑不決監市踦犢解駁劫石解謝麗碩禮刑滿堂灌袂裾蒙覆面訊明火執仗墓庭内供奉陪笑臉劈棱簡千裡之任青裙禽妝曲先生少奶殺禋深壁固壘射影含沙逝殂酸杖索帬撻架貼賠題刻銅駝挽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