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薄的意思、節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薄的解釋

儉約,不尚豐厚。《呂氏春秋·論人》:“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含義
    讀音為jié báo,由“節”(節儉、節制)和“薄”(薄弱、簡樸)組成,整體指生活或物質上崇尚儉約,不追求豐厚奢華。這一概念強調通過節制欲望來達到簡樸的生活狀态。

  2. 出處與古典應用
    最早見于《呂氏春秋·論人》:“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 此句意為:如果人的欲望容易滿足,那麼要求他在物質供養上保持節儉和淡泊就難以實現。該用法體現了古代對節制與簡樸的推崇。

  3. 現代解釋與擴展
    在現代語境中,“節薄”可引申為一種生活态度,包括節約資源、避免浪費等具體行為,尤其在環保或可持續發展理念中被提倡。

  4. 相關詞彙與對比
    與“節儉”“儉樸”等詞近義,但更強調對物質需求的淡泊态度,而非單純的經濟節省。

“節薄”是一個兼具古典意蘊與現代價值的詞彙,適用于描述簡樸克己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過自我約束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薄》的意思

《節薄》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人的個性或行為處事的方式,意思是指一個人思想觀念保守、偏執,過于節儉或小氣,不願意花費金錢或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薄》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茭」和「艹」。其中「茭」的意思是稻子的莖,形狀上有點像一個手臂;「艹」表示草字旁。拼音分别是「jié」和「báo」。根據筆畫數來看,「節」字由八畫組成,「薄」字由十一畫組成。

來源

《節薄》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人們普遍崇尚節儉,認為過于浪費是不可取的。然而,有些人過于節儉或小氣,連正常的花費都不舍得,因此形成了「節薄」這個詞彙。

繁體字

《節薄》的繁體字是「節薄」,在繁體字中,「茭」字的結構稍有不同,多了一個「竹」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節」字的形狀稍有差異,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比較曲折,可以用來形容節薄這個詞的意思。

例句

1. 他太節薄了,連最基本的生活享受都不舍得。

2. 她的思想觀念過于保守,總是表現出一種節薄的态度。

組詞

近義詞:
1. 吝啬:形容過于節儉或小氣。
2. 吝啬鬼:指極其吝啬的人。

反義詞:
1. 大方:形容慷慨大方,不計較小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