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桀慠 ”。強橫乖戾,不馴服。《宋書·顔竣傳》:“雖雲互市,實覘國情,多贍其求,則桀慠罔已,通而為節,則必生邊虞。”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二表》:“況今西有貪毒之 羌 ,北有桀傲之虜,包藏兇計,窺伺中朝。”《明史·西域傳一·哈密衛》:“當是時, 阿黑麻 桀傲甚,自以地遠中國,屢抗天子命。” 清 方苞 《先母行略》:“前母 姚 孺人遺女二,次姊少桀傲。” 魯迅 《<華蓋集>後記》:“記得革命以前,社會上自然還不如現在似的憎惡學生,學生也沒有目下一般馴順,單是态度,就顯得桀傲。”
“桀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é ào,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形容人傲慢自大、不肯屈服,帶有強橫不馴的性格特征。詞中的“桀”指商朝暴君桀,象征殘暴與專橫;“傲”則直接體現傲慢的态度。
性格特征
指人高傲自滿、目中無人,常表現出對他人或規則的輕視。例如《宋書·顔竣傳》中描述外族“桀慠罔已”,即強橫不守約束。
曆史與文學用例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宋書》《明史》等曆史文獻或現代文學作品。
《桀傲》是一個漢字詞,它有傲慢自大、嚣張狂傲的意思。形容一個人性格獨立,喜歡表現自己,不願受約束,自視甚高,常常以傲慢的态度對待他人。
《桀傲》的部首是木字旁(朩),左邊是木字部首,右邊是用來區分不同字義的部分字。
《桀傲》總共有10個筆畫。
《桀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商朝時期,有一個叫做桀的暴君,他非常殘暴傲慢,把百姓奴役成奴隸,以自己的喜好為唯一的準則,不顧他人的感受。因此,後來人們用“桀”來形容傲慢自大的人。
《桀傲》的繁體字是「桀傲」。在繁體字中,桀的右邊是「夂」,傲的右邊是「敖」。
在古時候,「桀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桀的上方是「舛」,下方是「朩」;傲的左邊是「從」,右邊是「敖」。
1. 他的桀傲态度讓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2. 這個領導非常桀傲,從不聽取他人的意見。
1. 桀骜:形容嚣張狂傲,自以為是。
2. 傲視:形容以傲慢自大的态度看待他人。
3. 傲慢:形容目空一切,不把他人放在眼裡。
1. 倨傲:形容狂傲自大。
2. 自負:形容過于自信,不可一世。
1. 謙虛:形容謙遜和謙和,不自高自大。
2. 謹慎:形容小心謹慎,不輕舉妄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