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桀慠 ”。強橫乖戾,不馴服。《宋書·顔竣傳》:“雖雲互市,實覘國情,多贍其求,則桀慠罔已,通而為節,則必生邊虞。”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二表》:“況今西有貪毒之 羌 ,北有桀傲之虜,包藏兇計,窺伺中朝。”《明史·西域傳一·哈密衛》:“當是時, 阿黑麻 桀傲甚,自以地遠中國,屢抗天子命。” 清 方苞 《先母行略》:“前母 姚 孺人遺女二,次姊少桀傲。” 魯迅 《<華蓋集>後記》:“記得革命以前,社會上自然還不如現在似的憎惡學生,學生也沒有目下一般馴順,單是态度,就顯得桀傲。”
“桀傲”是漢語詞彙中較為少見的寫法,通常規範寫法為“桀骜”(jié ào)。該詞屬于形容詞性,形容人性格倔強、傲慢不馴,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兇暴倔強,不肯順服”。
從詞源分析,“桀”原指古代暴君夏桀,引申為兇暴;“骜”指馬不馴良,合指難以馴服的狀态。其近義詞包括“倨傲”“驕橫”,反義詞為“溫順”“謙恭”。文學作品中常以該詞刻畫人物性格,如“桀骜不馴的青年”。
需注意,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推薦使用“桀骜”而非“桀傲”作為規範詞形。若涉及學術寫作或正式文本,建議優先采用“桀骜”這一标準寫法以确保用詞準确性。
“桀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é ào,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形容人傲慢自大、不肯屈服,帶有強橫不馴的性格特征。詞中的“桀”指商朝暴君桀,象征殘暴與專橫;“傲”則直接體現傲慢的态度。
性格特征
指人高傲自滿、目中無人,常表現出對他人或規則的輕視。例如《宋書·顔竣傳》中描述外族“桀慠罔已”,即強橫不守約束。
曆史與文學用例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宋書》《明史》等曆史文獻或現代文學作品。
暗泉半合兒材良暢怿淡古帝晖诋訟東戶季子遁入空門杜權方格法術關東軍股肱鬼瘧花苞會員狡扇教勖矜存精窮僦稅涓滴歸公凱風勞歌類從罹患霖淖隆私鸾枳歎緑女紅男馬糞紙毛皮蒙愚民械糱酒前妻前蒐倩笑牽吟橋代輕言人工湖人間詞話生栾奢易食葚時鮮水器水職四窮檀車田正痛割投旗頹淪唾沫星文緣邪宗